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把握文稿写作的四个维度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委组织部 孙萌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文稿写作是文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技能。文无定法但也有章可循,了解写作的基本章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章法何在?一言以蔽之,文章有四宜。

  宜多看且善记,做个有心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沁人心脾的好文章大致有几个共性特点,包括主旨鲜明、结构谨严、道理通透、语言精练等,而这离不开博览群书、广泛阅读的吸收,离不开深入生活、深入实践的体悟,离不开对社会对人群敏锐细致的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可见,夯实文字功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看,但仅仅满足于“看”还不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看报、与人交流、聆听演讲、外出旅行时,见到表达经典有启发意义的文化常识、格言警句、人生感言、哲理寓言、家风家训、对联楹联,都可以及时记下来,时常翻一翻读一读,在温故知新中化为己有。

  宜多思且善积,做个拾穗者。事物从量变到质变,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也是这样。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一生短暂却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传说他经常带着一名书童,骑着一匹弱马,在郊外闲游,每有佳句,就写下放到书童背上的锦囊中,这就是“锦囊藏诗”的由来。写作的灵感常常稍纵即逝,如果不善于捕捉很可能就此烟消云散、失之交臂。“为人性僻耽佳句”“学诗谩有惊人句”,也只属于热爱思考、懂得思考的人。遇事动脑、冷静思考,注重多换几个角度想一想是什么、问一问为什么,往往会产生妙手偶得的欣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像这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一定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别样的风景,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宜多写且善挤,做个行动派。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写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写上,每一个文章高手的养成,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惜时如命。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成为一代文豪。现实中,有些人患上写作拖延症,只有想法没做法,空有冲动没行动,以忙碌为理由将写稿之事一推再推、一拖再拖,但“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三上”和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余”的方法,对写作来说是有益的借鉴。学习工作繁忙,如果用好了时间“边角料”,零散空闲加起来也会相当可观。总之,抓紧一切空余时间,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勤于练手、笔耕不辍,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宜多改且善汲,做个品控员。质量是文稿的生命,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白居易的《诗解》中就有“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的表述。文章大家毛泽东主张,“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年过六旬的毛泽东前后修改了十几遍,持续近半年时间,倾注了很多心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不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但从结构的搭建到段落的衔接,从词句的雕琢到案例的引用,都要力求准确精当、合乎逻辑、规范得体,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也不能言不及义、东拉西扯,更不能错字连篇、误人子弟。动一处有一处的增色,改一次有一次的心得,都可以作为将来的经验参照。
发布人:孙 萌 发布时间:2021-7-20 15:55 收藏 阅读人次:2877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