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组织工作
“三条线”助选派干部行稳致远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政府 周华玲 任晓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一线挂职,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活力生机,还能培养出大量懂农村、接地气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也需防止选派干部在复杂工作环境中沾染不良风气。因此,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严管与厚爱并重,帮助选派干部在基层岗位上摆正心态、健康成长。
坚持群众路线,防止选派干部在“小圈子”中“迷眼”。
刚刚接触农村工作,有必要拜人民为师,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可少数同志虽然下来了,却有些“扭扭捏捏”,经常交往的对象局限于乡村干部和少数“乡土人才”,很少到老百姓家里“串门”“唠嗑”,经常摆出一副“高冷”的形象。农村基层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少数人从自身角度出发反映情况往往会“夹带私货”,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只有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细致的交流才能“窥得全豹”,否则难免“力量用偏”“屁股坐歪”。因此,要通过入户走访、谈心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选派干部在基层的思想和工作状况,既考察他们对村民了不了解,也查看村民对选派干部熟不熟悉,防止出现“走读式”“镀金式”挂职。要引导选派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放下架子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带着一身“人间烟火气”将工作做到点子上,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划清权力界线,防止选派干部在“小聪明”中“越界”。
农村基层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少数“土生土长”的乡村干部长期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推动工作遇到困难阻力时,常常会拿出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但因为少数同志对法规政策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工作往往存在“灵活性”有余而“原则性”不足的问题,如果过度迷信这些“实用管用”的“土政策”“土办法”,很容易出现简单粗暴、“打擦边球”等问题。因此,要通过查看记录、座谈了解等方式了解选派干部对法规政策的知晓情况,对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督促选派干部严格规范用权。要引导选派干部在常学常新中读懂吃透乡村振兴各项法规政策,在人民群众中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金钥匙”。既“拜师学艺”,又明辨是非、有所坚守,将良好的作风带到基层一线;既防止“书生习气”又防止“野蛮作风”,确保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永不跑偏”。
紧绷纪律底线,防止选派干部在“小算盘”中“湿鞋”。
从上级机关派驻基层一线,一些党员干部从普通办事人员变成了拥有一定决策权、掌握一些资源的“下派领导”,加上初来乍到“根底尚浅”,选派单位又有些“天高皇帝远”,往往更容易被当成“围猎”的目标。“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许多腐败案件的发生,往往是从一声招呼、一个红包开始。因此,要防止选派干部对小恩小惠放松警惕,陷入“温水煮青蛙”的陷阱,既要关注项目工程招标、大额资金管理、办公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也要紧盯低保评定、产业奖补、慰问金发放等领域的把关不严、优亲厚友等“微腐败”问题,用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把好预防腐败“第一道关口”,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抓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绝不能对选派干部身上的“小毛病”视而不见、高举轻放,把“癣疥之疾”拖成膏肓大患。
发布人:
淡若秋风
发布时间:2021-7-22 09:11
赞
0
收藏
阅读人次:3484
初审:钟辉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
请先登录
x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