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爬格子”为什么叫“爬”?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笔者曾经负责过一段时间的档案归档工作。在分门别类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30年前办公用的“稿纸”,与现在的A4纸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人们都习惯用电脑打字了,写个请示批件,在电脑上操作一下,直接套头打印出来就行了。然而在30多年前的时候,当电脑还没有普遍登上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的桌面时,工作人员写个请示批件,都是“手写”出来的。大多时候是先用铅笔打草稿,然后再用水笔正式写出来。那时人们用的纸也不是像现在的A4纸一样洁白无格子的纸,而是手写在一张超大的“稿纸”上。那张“稿纸”就像小学生用的作文纸一样,画满了方方正正的格子。

  这就是“爬格子”之“格子”的由来。我在看到30多年前人们手写用的“大稿纸”后,才明白了“爬格子”为什么要叫“格子”,而不是“爬A4纸”“爬WORD”“爬EXCEL”“爬PPT”。

  那么,“格子”为什么要“爬”呢?笔者在翻阅30年前人们用的“大稿纸”时,还发现一个规律,研究室人员通常要写很多长篇大论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这些调查报告短则三五千字,长则过万字。现在,我们用电脑打出一篇这样篇幅的调查报告,几个小时就搞定了。而在30年前,那一篇篇近万字的研究报告,都是研究人员在布满格子的“大稿纸”上“一笔”“一画”“一撇”“一捺”地“手写”出来的。一篇研究报告至少要费掉20多页的“大稿纸”。当时的“大稿纸”相当于现在的A3、A2纸规格那么大。我们可想而知,研究室人员出一份调研报告,要用手在一张张“大稿纸”上写下那么多字、那么多笔画来,这会是怎样的一种耗费体力的“功夫”呢?

  因此,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爬格子”只能叫“爬”,而不能叫“打格子”“敲格子”“飞格子”“跑格子”了。因为,几十年前的人们“手写”出一份研究报告来,比现在用电脑键盘“敲打”出一份报告来要费力气得多。而且速度也比现在慢很多。“爬”这个字,最能体现出当时人们写研究报告的工作之“辛苦”,最能体现出那时人们写稿子着实是一种“流汗”“手酸”的“体力活儿”。

  细品“爬格子”之“爬”,体会“爬格子”之“乐”。“格子”里有故事,“爬”字里有精神。
发布人:雪中送炭 发布时间:2021-7-22 14:24 收藏 阅读人次:4488

初审:易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以心之力发布时间:2021-9-9 14:54

好文章。爬格子的精神确实很鼓舞人。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