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委组织部 袁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自然界的鲤鱼一般只有两个鼻孔,但在微山湖有一种奇特的四鼻孔鲤鱼。六十多年前,毛泽东视察山东时,特地向当时的县委书记王吉德问起微山湖鱼的“鼻孔”,王吉德居然被问住了。事后王吉德不仅查阅相关资料,还本着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专门到市场观察了“四鼻鲤鱼”。

  “不明察,不能烛私。”小小鲤鱼便包含如此多的变化,更何谈基层一线复杂多变的问题和矛盾,只有下功夫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新鲜资料”,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年轻干部不重视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功夫”不高,或坐在办公室用电脑代替实地调研,或进行“搭台唱戏”、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无法沉到一线、接地气、通下情,自然也就无法“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则更加无法为新征程中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引。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更是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等“七种能力”的明确要求。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更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征程,年轻干部肩负重责,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必须坚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上下功夫,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从“案头”到“心头”,强化宗旨意识。“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深入调查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就不能摸清基层真实情况、提供坚实的决策基础。要坚持眼睛往下看、脚步往前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人民群众中间,防止为调研而调研、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甘当小学生,提高沟通艺术,同老百姓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和必要环节,真正听取“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意见建议,了解实情、发现问题、总结群众的创造经验。

  由“理论”到“实践”,提高决策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调查研究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吃透上情和摸透下情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加深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实践伟力。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骑着自行车,住牛棚,通过细心观察、实地走访和蹲点调研,最终制定了兰考治理“三害”标志性方案——种泡桐。在调研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推动调查研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培养科学家的缜密思维,面对复杂的事物和大量信息,学会科学比较辨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本质规律,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和成效,才能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

  从“一时”到“时时”,锤炼良好作风。调查研究不仅体现能力,还事关作风,作风实不实、严不严、久不久,将影响最终效果,良好作风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证,调研过程也是锤炼作风、彰显作风的过程。从正定的自行车到宁德的草帽、毛巾,从陇中高原到西南山壑,在调研之路上,习近平同志有始有终的工作方式和务实之风令人印象深刻。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调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阵风”“雷阵雨”等形式主义就能见到成效的,要拿出满腔热忱、谦虚态度、吃苦精神,在“常”“长”上下功夫,戒骄戒躁、扎扎实实、久久为功应该成为永远的准则。
发布人:袁科 发布时间:2021-7-27 09:22 收藏 阅读人次:3354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