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致敬“红色爱情”对党“真情告白”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民政局 曹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描绘“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传说堪为经典,有情人终于相聚,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短聚后又是离别的痛苦。“七夕”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当代年轻人赋予其“中国情人节”的文化符号。回顾百年党史,革命年代的“红色爱情”生逢乱世,使命在肩,浪漫又伟大,是对党的深情告白。

  “刑场上的婚礼”演绎革命精神。“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男女主人公在牺牲前的结婚誓言令观众动容。电影中烈士的原型是共产党员周文雍和陈铁军。二人受党组织委派假扮夫妻,在并肩战斗完成革命任务过程中建立真挚的情谊。但为了革命事业,只能将儿女情长深埋心底。后因叛徒出卖,二人被捕。在狱中经受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在为党和人民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在刑场举行革命者的“婚礼”,随后英勇就义。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用生命诠释爱情与信仰,有革命精神、高尚信仰的青年男女,他们终究会穿越千山万水,将点点星火聚拢成可以燎原的红。

  她用最柔弱的肩膀扛起“大家”。李大钊就义前写下的《狱中自述》两次提到妻子:“在永平读书二载。其时祖父年八旬,只赖内人李赵氏在家服侍。”“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他是我们的守常先生,亦是“姐”的“憨坨”。小脚、不识字的传统妇女赵纫兰一心一意操持小家,但在丈夫影响下,她也懂得“革命道理”。生活上拮据、精打细算毫无怨言,但看到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衣裳单薄,她就大方地把刚为儿子做的新棉衣拿出来送给人家。革命时代的包办婚姻里是不计得失的奉献,是互相帮助又互为独立的爱情。“纫秋兰以为佩”的赵纫兰同志也是共产党员、革命者,她为人坚韧不屈、帮扶革命事业、坚定跟随党组织。她的爱情和她的理想信念值得缅怀和铭记。

  英烈的爱情里是坚贞的“信仰”。毛泽东一生写下多篇诗词,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有“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的革命乐观主义,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坚定不移。但他的诗词中也有柔情似水的另一面,1923年底,他写下《贺新郎·别友》赠与妻子兼战友杨开慧。“热泪欲零还住”是难舍的心情,“汽笛一声肠已断”定格离别的画面。词中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杨开慧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只能把字字缱绻的家书、思念与牵挂收起、藏起,面对敌人的折磨,她咬紧牙关,至死不与丈夫脱离关系。她对党和人民的爱更胜对小家庭的爱,她宁死不屈是新时代的女性楷模。

  革命年代的爱情有铁骨铮铮也有柔情万丈,他们怀揣信仰与革命理想,牺牲小家庭,换来今天的幸福。“七夕”将至,致敬“红色爱情”,重拾革命先辈信念,倍加珍惜手中的幸福生活,接过理想和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人:晚风 发布时间:2021-8-13 09:17 收藏 阅读人次:46983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