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各单位都在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高质量开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重头戏”,要立足岗位,抓住要位,才能批评到位。
要一针见血,抓住重“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化解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但是个别党员干部在组织生活会上批评他人时,只是点出个别无关痛痒的问题,在自我批评时,明贬暗褒,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这种不抓重点、不碰痛处、不落实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找不到“病根”,就不能对症下药“除根”,不仅达不到“党员认清自身的不足、改正自身错误”的组织生活会效果,反而让党员干部产生了“自身没有不足、没有错误”的错觉,这便成了阻碍党员干部“塑型”“修炼”练就“硬本领”的“障碍石”。只有一针见血,才能药到病除,党员干部才能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认识不足、改正不足。
要动真碰硬,不留情“面”。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面子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社会心理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开展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就不能留情“面”,“面”上的工作不只是“照镜子、正衣冠”,还要“直击痛楚、精准排毒”,要敢于出丑、敢于面对,才能完全放开自我,做到处之坦然,练就强大的内心。若碍于情面,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对其他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只字不提,自身的问题也不敢直视,不仅给其他党员干部留下不好的影响,自己也会原地踏步难以前进,这便是俗话所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摈弃“好人主义”,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要迁思回虑,找准路“线”。“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召开组织生活会的最终关键就是要接受批评、积极整改。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于自身的问题不掩饰、不推诿,在整改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新的问题,进而再整改。整改问题要找准路“线”,不能盲目整改,不能因为整改这项问题又导致另一项问题的出现,“拆东墙补西墙”“舍本逐末”更不可取,这便需要在整改问题前反复思考,找到一条最合适、最有效、最精准的整改路“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走好组织生活会的“最后一公里”。
初审:严格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
1XYR123发布时间:2021-8-24 12:26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矛盾得以揭露和解决的方式,是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不断优化的机制,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生活中更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多照镜子,常正衣冠,红红脸,出出汗,及时发现问题提,整改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引用
回复
2bm_c发布时间:2021-8-23 16:58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要做到真实、不留情面,不能因为顾忌同事关系而不敢说真话,这样反而是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