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炼“焦桐”风骨 做时代“好官”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肩披外套、双手叉腰、侧脸目视远方,背后斜伸出一枝泡桐。照片中那棵泡桐,便是1963年焦裕禄同志亲手栽下的,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作“焦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焦桐”挺拔伟岸,亭亭如盖。

  焦裕禄,一位生命定格在42岁的优秀县委书记,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犹如一块闪光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呀,看“焦桐”花开,听榜样故事,悟崇高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炼就“焦桐”风骨,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做一心为民的“好官”。“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什么样的“官”才是百姓心中的“好官”呢?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和毕生精力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一个地区如果发展缓慢,百姓得到的实惠就少,当触及到领导干部的“泪腺”,继而寻找到发展的方向,那才是真正的“硬道理”。为此,焦裕禄同志以“变兰考贫困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奋斗目标,给我们树起了典范。就当前而言,绝对贫困已经消除,全面小康已经实现,但发展永远在路上,更当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的爱戴。特别是与群众“零距离”的基层干部,在面对百姓的曲解时,不应“以牙还牙”般去辩解、甚至报复,而要用一件件实事来证明自己的情怀与作为,终将赢得百姓的理解,成为一名“好官”。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敢教日月换新天”,做开拓创新的“好官”。面对当年兰考的“三害”——盐碱、风沙、内涝,焦裕禄同志深知,“三害”不除,群众生产生活很难有改善。须知,一位没有民生情怀的干部,工作一定是被动的;只有把父老乡亲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的干部,才走得进群众,干得出实事。当年焦裕禄同志就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陈规,不止步于困境,而是不顾自己的病情,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继而深入调研,虚心问计,总结出除“三害”的方针、方法,并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确实值得党员干部们对标,精找差距,正作风、办实事、聚民心、促发展,唯有这样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片地方发展的新天地。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做走进百姓的“好官”。“不搞特殊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焦裕禄同志身上体现得极为突出。有42个补丁的被子和36个补丁的褥子是他个人“不搞特殊化”的见证;让大女儿当大半辈子的“临时工”,“不准儿子看白戏”是他家人“不搞特殊化”的诠释;研究制定的“干部十不准”是要求全体干部做“不搞特殊化”的表率。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树廉风、严家风、抓作风,是兰考党员干部群众信任、信服的“领头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焦裕禄同志“不搞特殊化”的作风,形成了心贴心的干群关系,凝聚起更多的“涓滴”力量,汇起改造自然、远离贫困的“千顷澄碧”。这种“不搞特殊化”的生活、工作作风,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倡导并笃行的。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面对挺拔伟岸,亭亭如盖的“焦桐”,我们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学习焦裕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处处讲实效,时时动真格。路漫漫,不能急功近利;两袖清风,一切只为人民。唯有把焦裕禄的精神化为奋斗的动力,炼就“焦桐”里蕴含的一心为民、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铮铮“风骨”,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官”,才无愧于榜样的感召,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1-8-23 06:25 收藏 阅读人次:2417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