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电视、老电影里都有这样的场景:一个在外打拼的人收到一封家书,身边的同乡、朋友总喜欢凑过来听他念一念,听听桑梓的点滴变化,寄托一缕缕对家乡爱恋的情愫,小小的信件承载着无尽的希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广大基层党员既然是“老支书们”的亲密同志,也是他们的基层“同乡”,更是老支书精神的继承人,一起读读这封信,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感悟字字真情里蕴含的催人奋进、振奋人心的无穷力量。
继承老骥伏枥的“初心”,在新坐标中实现新价值。使命不渝,初心不改。毛相林任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支书期间,用时7年,在一无资金、二无机械的情况下,带领村民修出一条八公里长的“绝壁天路”。老支书们扎根基层数十年,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和考验,红色基因已融入血脉,是“初心”最生动的守护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坐标点”上,基层党员要学习老支书们初心不改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孺子牛”,将扎根基层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地传下去,在基层落地生根,前后相续、接力奋斗,用拼搏的精神和前进的力量耕耘乡村这片沃土。
继承老当益壮的“信心”,在新实践中结合新方法。壮志满怀,砥砺前行。李保国和同事们一起扎根太行山,一干就是几十年,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老支书们经验丰富,往往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有“过人之长”。广大基层党员要多向当地德高望重的老支书请教,学习他们几十年来村事村务的处理方法,学习他们身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的品德。同时,要结合新时代年轻人的新思想、新方法,找出一条既符合当地传统,又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乡村振兴之路,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破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增强攻坚克难“打硬仗”的信心。
继承老有所为的“爱心”,在新征程上注入新动力。素心托高洁,不惧碾作尘。年过六旬,全国第一所免费女高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把全部精力献给华坪山区的贫困孩子们,克服无数困难,撑起2000多位女孩的大学梦。老有所为,就是尽己所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基层党员要学习老支书们“仍怜故乡水”的情怀,主动扛起文明传承、乡村振兴等责任,把念兹在兹的桑梓之情融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同时,基层党员要尽己所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多关心村中留守老人儿童生活心理情况,多为群众普及新的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多发动“土专家”“田秀才”为村民分享种植养殖经验,把“爱”传到千家万户,当好党在基层的正能量“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