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对抄袭者不能只是“下不为例”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王子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偶见群里说,又揪到一个抄袭者,甚至抄成了热门文章。一时间,群情激愤,我也忍不住讲,对抄袭者不能只是“下不为例”,得到一朋友的认可,他提议让我就此写篇稿件。这样的稿子今年倒不曾写,思路就此延展开来。

  写稿人苦抄袭者久矣。对于真正在文字上有追求的人来说,写稿中的难可谓入骨般的深。用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因为深晓独立思考、独立创作、推陈出新的艰难,因此笔者对各种抄袭痛恨不已。毕竟,头顶日渐光亮,双眉日益紧蹙,一番“春种秋收”之后,却被抄袭者简单“复制”“粘贴”,或是“改头换面”,就堂而皇之流行于世,而真正的写稿者却要忍把板凳坐穿,继续苦思冥想、上下求索,其中苦楚、酸涩实在令人不忍、不堪!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好的会被记住,不好的也会。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将文稿视为事业,乃至生命;有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只为超越自我,摆脱“瓶颈”的束缚。这中间的盘旋曲折,充分说明了事物发展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式”向前推进的。而写稿的魅力、信念的支撑,让真正的写稿人跨过崇山峻岭、越过急流险滩,愈挫愈勇、勇往直前。互联网的记忆,会让这部分人看到进步,看到提高,看到“集腋成裘”的累积力量。

  有人将文稿视为游戏,视为耍“小聪明”的乐园。在“借鉴”之名的掩护下,掩耳盗铃般或“东拼西凑”,或“拆东补西”,若是某次获得一定认可,更是洋洋自得。须知,这种虚幻的泡沫也许一直没人戳破,即便某天被发现了,或许还仅认为是自己倒霉。互联网的记忆,终会在某一天将这层伪装彻底扯碎,就像之前被发现的深圳某网红女校长,就像某作家十年后迟来的道歉。这些抄袭会成为终生的污点,只要有人记得,只要有人提起,它就会带来痛感,让抄袭者痛彻心扉的“痛”。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自重。无论你呈现的是真实的文字、真实的水平,还是“拉了皮”“抛了光”“动了刀”的,在你写下并公开的那一刻,都已经不仅仅是属于你个人的一篇文章,它更是你的人品、你的见识、你的德行在世人面前的曝光。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写稿人。真正的写稿人会在这种大众的关注里,更准确定位自身的价值,增强向着文字高峰登攀的进取心和那份落笔成文的责任感。而那些抄袭者,“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也许某次不小心就会让之前所有的累积,成为一个巨大的嘲讽。这部分人不可以不“慎独”,需承担对文字所有好与坏的责任。

  要加强对写稿人行为的约束。单一的删除抄袭稿件、警告一次,有种“蜻蜓点水”“下不为例”的轻描淡写,既不会令其有太大触动,也不会令其增添多少改正的动力。在我看来,严管也是厚爱,至少应当罚一次、管一阵,比如,对首次发现的可否禁发稿件1月,第二次出现的可否禁发3月,第三次的可否禁发半年。既然抄袭者在上稿上有想法,就要把上稿的自我约束力充分激发出来。当然,认定抄袭要审慎,要允许对方申辩,提高公信力、说服力。

  思路决定出路,办法当然不止于此,但求抛砖引玉。我相信只要我们写稿人、编辑老师群策群力,大家勠力同心,共同抵制抄袭、监督写稿行为,就一定可以在相向而行、偕行共进中打造出一个清朗的网络用稿空间。
发布人:清风一刀 发布时间:2021-8-24 05:40 收藏 阅读人次:3189

初审:易晗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

1执笔向阳发布时间:2021-8-24 15:31

太厉害了,这也能写一篇文章,佩服啊。

引用 回复

2清风一刀发布时间:2021-8-24 18:01

多谢老师鼓励。有时就是这样,紧一紧稿子就拉出来了;松一松稿子就搁下了。加油!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