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引领,以钉钉子精神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持久深入抓下去。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需深挖形式主义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进一步丰富整治形式主义的思路、途径、方法,在标本兼治、立足长远上下足功夫。
以“层层甩锅”为靶,防止基层“小马拉大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责任大、权力小的困境。少数机关单位把“属地管理”当成了“甩锅”的手段,将一些本该自己承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少数党员干部既不结合实际做好谋划部署,又不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而是挥起“签订责任状”“后几名约谈”“一票否决”的大棒,当起政策的“二传手”。“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因此,要尽快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懒政怠政负面行为清单,督促党员干部在职责使命前强化“舍我其谁”的担当,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在层层担责、上下同欲中形成工作合力。
以“政绩工程”为靶,防止基层“四处造亮点”。改革创新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魄力,可少数党员干部却把基层当成了满足“政绩渴望”的“试验田”,事事都想“争风露脸”。有的“以快取胜”,刻意压缩任务完成时限,把按部就班的工作搞得“火烧眉毛”;有的“乱树烟囱”,大搞华而不实的自选动作,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堆砌出中看不中用的“盆景”;还有的“宣传为王”,大搞“文字创新”“口号创新”,催着基层干部“上稿子”“出亮点”。基层干部并非怕苦怕累,他们怕的是脱离实际、动辄扰民,烦的是朝令夕改、胡乱折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坚决打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给基层增忙添乱的“注水”“造势”行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频繁迎检”为靶,防止基层“天天愁过关”。检查考核的目的是激励担当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可少数党员干部却把检查考核变成了套在基层干部头上的“紧箍咒”。有的预先设置“标准答案”,检查方式生硬刻板,如调查老百姓“多久吃上一次肉”,回答“一周吃一次”都不合格,非要回答“想吃就吃”才能得满分。有的觉得问题找少了显得没水平,故意“鸡蛋里挑骨头”,用上纲上线来“刷存在感”。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工作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才最有发言权,动辄得咎的检查考核只会把基层干部变成一个个“考试高手”“迎检达人”。因此,要正确发挥检查考核“指挥棒”作用,聚焦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规范检查频次和考核指标,少一些大张旗鼓、前呼后拥,多用“四不两直”方式到一线倾听民声、了解实情,让基层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