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把利民之事“力行到底”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村 朱俊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林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塞罕坝精神”深刻蕴含在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里,他们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推进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不断践行为民宗旨,始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当下,不论是针对基层治理的民生小事,还是谋划长远的改革发展,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深刻领悟“塞罕坝精神”中的为民理念、民生情怀,始终涵养为民服务情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尽心竭力把每一件实事儿办到群众心坎上,努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从“群众视角”看民生,一贯到底服务群众。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关键的就是因为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最终会危害到群众切身利益。他们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体察民情,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干事创业。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人民举过头顶放在心中,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分子,将群众安危、冷暖铭记在心,使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融进灵魂,真正涵养为民情怀、扛起为民担当,手拉手走近群众、心贴心融入群众,真正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用“群众观点”察民情,一触到底深入群众。自1962年2月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扎根基层一线,历经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成功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只有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俯下身子走近群众中说群众话、办群众事,才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多进村入户看一看,常到田间地头走一走,自觉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怀一条心,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悉心体会群众的喜怒哀乐,切实在群众的批评声中找差距,在群众的抱怨声中听民意,在群众的责备声中寻方法,真正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提升工作成效。

  为“群众诉求”纾民意,一抓到底为了群众。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他们为了保护子孙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始终把利民之事扛在肩上,一代人接着一代人艰苦创业、奋斗不止。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紧密围绕关系民生发展的各项事业,用强烈的公仆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坚持推动服务阵地前移,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公平公正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服务态度,不求回报、矢志不移的奉献精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干出扛得起群众“推诚布信”,经得起群众“即穷验问”的实功实绩。
发布人:理想常青树 发布时间:2021-8-24 16:42 收藏 阅读人次:3067

初审:凌晨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

1理想常青树发布时间:2021-8-25 11:14

感谢编辑斧正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