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从“塞罕坝精神”里汲取“辩证法”的智慧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59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在飞鸟无栖树的荒原上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深入挖掘出先行撬动、示范引领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内涵丰富的塞罕坝精神。细嚼“塞罕坝精神”12字,里面闪耀着许多值得我们去学思践悟的“辩证法”。“辩证法”如同我们的工作生活导师。吃透这些“辩证法”,从中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汲取“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智慧。“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是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提出的一个著名哲学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我们从“塞罕坝精神”里看到,近一甲子前的塞罕坝人,用十分艰苦的劳作,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插在连鸟都不想栖息的荒芜之地上。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工作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很落后。塞罕坝人只能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与荒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顽强斗争,久久为功战胜磨难走出荒漠、走向林海。这就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而今,新征程上的塞罕坝人还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赓续塞罕坝精神,激活精神动力之“绿源”,撸起袖子再接再厉,把近60年塞罕坝精神创造的更高水平的物质基础再转化为精神能源。这就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始终闪耀于塞罕坝精神内涵里。

  汲取“破”与“立”的辩证法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将“破立辩证法”运用在阐述新理念的产生上。一种新理念的“立”,总是伴随着旧理念的“破”。国与国之间树立共赢的新理念是如此,五大理念的“立”也是如此。没有单纯的新理念的“立”,只有伴随着“破”旧理念的新理念的“立”。塞罕坝人能够创造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使其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行示范的重要意义,离不开塞罕坝人敢于从理念上“破除”旧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理念的破立辩证法运用之智与勇。正所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新理念指导着新实践,塞罕坝精神从头到脚的创造都是在头脑中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理念上的“破立辩证法”运用,如同塞罕坝精神的生命线。

  汲取“两山”理论的辩证法智慧。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里闪耀着辩证统一、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哲学智慧。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要了金山银山,就要不了绿水青山,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经济发展只能带来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只能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作“成本”。从今天看来,这种思维方式是脱离于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思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完全敌对”“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可以是相互增益的“辩证统一”“统筹兼顾”的关系。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造奇迹的过程,是把“两山”理论的辩证法运用于实际中的成功典范,是值得我们从中汲取辩证法智慧的富矿。
发布人:雪中送炭 发布时间:2021-8-25 10:27 收藏 阅读人次:5886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