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致敬郑哲敏:以“力”报国 此生无悔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王子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晨,惊闻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于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生于济南,曾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伟长称其“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作为我国爆炸力学的开创者,郑哲敏一辈子心怀家国,致力于力学事业,勠力而为、“”在必行。认真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从他的“亏欠”“出汗”“遗憾”中读懂郑哲敏奋进不息的人生,汲取新时代拼搏奋进的力量。

  “亏欠”之中有初心。“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获得这个奖,感到很惶恐,有荣誉就有责任,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为国家尽多少力,总觉得好像欠了什么完不成。”这是2012年郑哲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次年面对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复杂”心情。作为我国爆炸力学的开创者,在核爆炸、穿破甲、复杂地质环境施工等多个领域的“大家”,作为钱学森之后的第二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郑哲敏的功绩已然镌刻在共和国多个领域的成长史中,获奖可谓实至名归。但88岁的他依然会有局促、不安,唯恐自己不能给国家做更多贡献,唯恐有负党和人民的认可。这种荣誉面前没有“飘飘然”,没有功成名就的洋洋自得,而是反躬自问、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全体党员干部好好学习。“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郑哲敏自小就立下“强国富民”的凌云之志,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的身上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大家风范,值得每个人好好学习、对标反思。

  “出汗”之中有担当。“你一定要干出汗的活,不要想不出汗就出活。”这是郑哲敏爱对学生讲的话,也是他一生力行不辍的生动写照。从1960年秋天篮球场上轰然一声炸出的小铁碗,进而被钱学森敏锐地作为一门学科单设。郑哲敏的一生都在力学的道路上“出力使劲”“吃力流汗”。曾经连雷管都没见过的他,竟在爆炸领域开拓一片天地,是因为他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他心中一直谨记并努力践行着老师的教诲——“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为此,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豁出去干、拼起来干,从零起步、白手起家,填补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空白。高精度卫星火箭部件爆炸成形加工、地下核爆效应理论计算和数字建模、穿破甲机理研究、爆炸焊接理论和应用等,郑哲敏在一个又一个领域用力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勇于做出“从0到1”的选择,并干一行干成一行,为国家重大工程推进和事业发展进步不断攻城拔寨、攻坚克难。“科学家要(为工程技术)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他用一生的奋斗为祖国的经济、国防事业“雪中送炭”。这是属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骨气、志气和底气!

  “遗憾”之中有梦想。他认为,一是就做了这么几项工作,“没能做更多的事”;二是一些时候有些胆怯,不敢想,所以“该抓住的一些机遇溜走了”。这份“遗憾”从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泰斗口中道出,让人入心难忘。他教导学生,要潜心科研,要减少应酬,要经得起寂寞。“莫等闲,空悲切,白了少年头”,郑哲敏以自己一辈子奋斗中的“遗憾”教导学生,体现了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期许和希望,更体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对科学事业,对国家、民族、对党和人民沉甸甸的责任,寄予了对国家前途、科技发展,对后辈们“青出于蓝”的美好梦想。初心不忘、方得始终,一个人一辈子难说遗憾,但毫无疑问,只有将自己的青春、汗水、激情和热血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融入到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如郑哲敏一般“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想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能坦坦荡荡,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纵有“遗憾”亦可泰然以对,亦方可期待在一生的拼搏奋斗中实现无愧、无憾、无悔!

  巨星陨落、英名千古,谨以此文向终生以“力”报国的郑哲敏同志致哀!
发布人:清风一刀 发布时间:2021-8-26 09:51 收藏 阅读人次:4736

初审:王战坤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

112371网友ts5ptb发布时间:2021-8-26 21:09

如郑哲敏一般“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想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能坦坦荡荡,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纵有“遗憾”亦可泰然以对,亦方可期待在一生的拼搏奋斗中实现无愧、无憾、无悔!

引用 回复

2清风一刀发布时间:2021-8-27 07:44

戮力拼搏奋斗,砥砺无悔青春,共勉之!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