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感悟塞罕坝“奋斗史”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 宋星宇 徐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他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塞罕坝精神”,认真感悟塞罕坝的“奋斗史”,才能踏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感悟塞罕坝建设力量的“从小到大”,坚守新时代“长征路”的初心使命。1962年,为了彻底改变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369名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扛起铁锹、背上树苗,“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他们用满腔热血在苍茫荒原挥洒汗水,以赤诚之心致力于“为荒原披绿装,让沙海变林海”。半个世纪以来,塞罕坝的建设力量一步步在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义无反顾扎根于北方这片充满挑战和梦想的土地。三代人前赴后继,一颗心传承至今。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以塞罕坝建设者为师”,坚守好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感悟塞罕坝林海覆盖的“从少到多”,保持新时代“长征路”的艰苦奋斗。想让几十万亩的荒原变为枝繁叶茂的绿洲,谈何容易。由于荒原上缺少植被的保护,塞罕坝常年气候恶劣,再加上缺食少房,建设队伍的生存条件极其艰难。两年时间,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成活率竟不足8%,随之而来的雨凇和大旱灾害,更是让32万亩林木毁于一旦。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和打击,塞罕坝建设者们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如“功勋树”般展现出顽强的韧劲儿。他们痛定思痛,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在荒寒的塞北高原营造起百万亩林海,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充分感悟塞罕坝林海发展之艰辛不易,发扬塞罕坝人艰苦奋斗之优良品格,以饱满昂扬的奋斗姿态拼搏于“长征路”,恪尽职守,砥砺前行。

  感悟塞罕坝育苗技术的“从弱到强”,强化新时代“长征路”的超越创新。为了解决沙地造林绿化树种问题,原河北省林业厅厅长李兴源经过严密的数据分析,用“雪藏种子育苗法”成功培育出樟子松壮苗;为了加快造林进度,原林业部造林司工程师张启恩创造了“三锹半缝隙植苗法”,在该方法指导下的造林功效相较于传统方法提高了一倍以上。塞罕坝建设者们善于从失败中找经验,在绝境中寻出路,他们用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称叹的绿色奇迹。五十多年间,塞罕坝育苗技术一路革新、一路总结,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培育方案和工作经验,为中华民族的造林工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的奋斗者们应当认真学习塞罕坝的创新精神,主动转变工作思维,调整工作方法,善于谋求最佳解决路径,巧妙应对和化解“长征路上”遇到的新问题,勤于思考,敏于创新。
发布人:星河漫雨 发布时间:2021-8-27 09:14 收藏 阅读人次:43551

初审:安可欣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