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用“背篓”精神背起“担当作为”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在北京市原房山县,上个世纪有一位名叫王砚香的供销分社负责人,用背篓驮着商品,为房山山区内540多户分散居住的村民运送生活用商品。在当时环境偏远、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王砚香老人不怕苦、不怕累,背着背篓一步一步地把商品送到村民手中。这就是“背篓”精神的起源。

  百年大党的各项事业,是靠每一位共产党员干好一件件事支撑起来的。平凡英雄要干事担当,伟人要干事担当,普通党员也要干事担当。笔者以为,党员干部要成栋梁之才,就要用“背篓”精神背起“担当作为”。

  用“背篓”精神背起“担当作为”中老百姓的“立场”。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叫《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讲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在选拔任用监察官时,删除了一些贪官庸吏,旁人劝他留情,告诉他“罢免一人,则‘一家哭矣’”,范仲淹却回复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范仲淹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选拔任用监察官的,而让他留情的人,则是站在官员的立场上做事为官。在新时代为民办实事过程中,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难题,需要党员干部充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和做事,才能替老百姓“背”起一堆“烦恼”。发扬“背篓”精神,首先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用“背篓”精神背起“担当作为”中党员的“信仰”。参与“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党的理论、阅读党史书籍、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参与志愿服务、“我是党员我先上”……干事中体现出“信仰”。“背篓”精神也是在一件件为民送商品的干事担当中传承下来的。“背篓”里盛放的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多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但是“背篓”却背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这种长年背下来的百姓“幸福感”,积累起来就是一件伟大的事,就是一件只有用信仰才背得起来的大事。

  用“背篓”精神背起“担当作为”中群众与党员间的“鱼水情深”。雷锋精神也是靠着干好一件件事传承下来的。今天,我们通过民生工程中的一件件暖心事,通过志愿服务的一个个项目、一次次活动,通过回社区报到的一次次清洁和巡逻行动,通过一期期的“向前一步”节目和平台,为党和人民背起了“鱼水情深”。群众看得见的往往都是身边事,群众感受得到的往往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向前一步”式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就像“背篓”精神一样,背起“干事担当”中群众与党员间的“鱼水情深”。
发布人:雪中送炭 发布时间:2021-9-3 09:45 收藏 阅读人次:3563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