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谨防调查研究成“到此一游”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医院党委办公室 李世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当下,一些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走过场,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在调研路上拍张照、群众家边打个卡……调查研究成了“到此一游”。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谨防调查研究成“到此一游”,要求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用真心“感受”民心、用“慧眼”体察民情、用实招“紧贴”民意,才能真正走到群众中间,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用真心“感受”民心。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下著作《寻乌调查》;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浙江任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并实施了“半城郊型”经济、“八八战略”等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方案,泽被一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于政策好坏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怀着一颗真心,带着明确的问题和目的,从全局的高度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在“拜人民为师”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调研途中,无论远的近的、好的坏的、准备的没准备的都要实地看一看、用心问一问,力求准确、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眼睛向下,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生活一线,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得到热乎的一手资料而不是冷的文字和数据,在心贴心中感受民心。

  用“慧眼”体察民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搞好调查研究要学会“察言观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上才知道;基层一线的情况到底如何,只有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能知晓。如果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体察不到真正民情的。党员干部要练就一双“慧眼”,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调查了解情况。不仅要到“堂前”走一走,更要到“屋后”转一转;要到“灶前”看一看,还要绕着“炉边”谈一谈。要听得进群众表扬的顺耳话,更要听得进批评的逆耳言,不仅要请群众反映情况,更要欢迎群众提出意见建议。针对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要耐住性子去主动调研、紧抓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用实招“紧贴”民意。“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只“调”不“研”,或是“研”而不“用”,导致调查研究成了“到此一游”,最终欺了百姓、伤了民心、失了威信、丢了民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书中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研是为决策服务的,要把调研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招”,要求党员干部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通过整理、比较,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数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升“脑力”,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比较和综合,从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于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应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跟踪评估,才能做实做深做细做优调研“后半篇文章”,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许。
发布人:不驰于空想 发布时间:2021-9-6 08:28 收藏 阅读人次:2133

初审:王战坤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