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组织工作
“人来人往”的乡村才是“好乡村”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张达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干部工作是基础,也是关键一招。有一支政治能力过硬、业务水平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我们就有信心实现乡村振兴。要努力构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格局,实现“人来人往”干部工作新常态,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只有干部“下得去”,乡村振兴才有人气,要广聚天下英才。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干部想到乡村拼搏奋斗、奉献青春,需要平台,呼唤时机。我们要用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基层选派项目,为人才施展才能、回馈社会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要结合村级换届、集体经济发展、本村现有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回引、招揽、储备、培养优秀人才,真正建好“人才蓄水池”,让人才从天南海北奔赴而来,汇涓滴以成江海。当乡村的人气更旺、人才更多,振兴还会远吗?
只有干部“待得住”,乡村振兴才有后劲,要健全保障机制。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如果连基本保障都难以落实,就想让干部把心留在乡村,让汗水挥洒基层,不免有点强人所难、要求过高。只有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心无旁骛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振兴。何以解忧?唯有心安。我们要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确保驻村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解决“能干多久”的问题。要制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补贴办法,在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工作经费上给予必要倾斜,解决工作生活基本保障。
只有干部“干得好”,乡村振兴才能见效,要搭建成长平台。
我们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朴素哲理,人才工作同样欲速则不达,还是得先让干部有过硬本事才行。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政治、思想、工作上给予关心指导,不能“一派了之”。要实施“定制村官”计划,邀请大学教授、致富能手、基层骨干现场教学,进一步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发展产业、党建创新能力。温室里的花朵未经风雨,总是容易枯萎和凋零。要把干部放在最吃劲的岗位实地锻炼,在交流沟通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在发展产业上练就带动致富本领,这样才能使其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只有干部“流得动”,乡村振兴才有生机,要打通晋升渠道。
只有让干部流动起来,才能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因为“一潭死水”出不了“鲤鱼跃龙门”。要打破基层晋升藩篱、疏通乡村进步堵点,为干部提供更多更好平台,不让“天花板”的位置太低,消磨原本旺盛的工作热情。要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流动方式,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使干部既可以充实到乡镇党政班子,解决“身份上的尴尬”,又可以通过遴选选任等方式进入上级机关,获得“向往的生活”,更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职级职称待遇,让他们“不当官”同样可以享受“出彩的人生”。
发布人:
山水
发布时间:2021-9-9 15:04
赞
0
收藏
阅读人次:3967
初审:汪青雷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