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做一名“枣”式干部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委组织部 史志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枣树出生“草莽”,常“混迹”于荆棘丛中,它从不苛求生存环境、水肥条件,却能“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年轻干部应如枣树一般,不断磨砺顽强不屈的意志、练就高强的本领、涵养甘于奉献的品德,在“苦寒贫瘠”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要有“立根原在破岩中”仍“顽强不屈”的意志。枣树耐寒、耐旱涝、耐盐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沟壑、山地皆能生长,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当前,大多数年轻干部虽然学历高、有闯劲,但几乎都是刚刚从“学校门”迈入“机关门”,深入基层和群众当中的时间比较短,没有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斗争中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壮过筋骨,在做好群众工作、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等方面能力还十分欠缺。正所谓“刀不磨不快,玉不琢不光”,年轻干部要积极主动去艰苦的环境、吃劲的岗位、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去接受“打磨”“抛光”,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的山芋”,才能练就“不怕苦、能吃苦”的过人胆魄,不断砥砺自身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长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要有“人言唯枣凡且鄙”但“本领高强”的素质。枣树虽然没有银杏、水杉般优雅高贵,也没有松树般挺拔肃穆,但却浑身都是“宝”。它“本领高强”,就像古代农经、药典和兵书上记载的那样,“平时为果,病时为药,荒年为粮”,更何况在民间也负有“吉庆之物”的盛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如“枣树”般拥有一颗“匠心精神”,不断完善自己、创新自己、突破自己,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年轻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和自我淬炼,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充分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把学党史与悟思想贯通起来,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注重向群众学习,勇于脱下“博士帽”、化身“草帽小子”,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扑下身子到人民群众当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出真知、强本领、创业绩。

  要有“不同梅李竞香尘”却“甘于奉献”的品德。枣花绽放时节很晚,低调、内敛,从不与百花“争艳”。枣花不似梅李那般绚丽夺目,细密如麦粒,不显山露水,始终素简质朴。每当果农要对其进行“开甲”或嫁接作业时,即便是“开刀”或“砍头”,它都欣然接受,毫无怨言,几年后又是一茬新枣,生生不息、不求回报。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枣树不吝赞美,说它有不讲索取、一生奉献的品德,有不娇不媚、贫贱不嫌的情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但应如枣树一般不求“名利”、不惧权势,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做甘于奉献的人民公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又是一年红枣飘香时节,再次捧起鲁迅先生的《秋夜》细细读来,心中不禁多了几分对枣树的敬畏之情。
发布人:小时光 发布时间:2021-9-16 08:38 收藏 阅读人次:3216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单骑横秋发布时间:2021-9-16 10:42

写的不错,继续加油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