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言行都是“国之大者” 举动皆有“人民情怀”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张达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一言一行都体现“国之大者”、一举一动皆彰显“人民情怀”,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誓言的生动实践。实干促振兴、担当写忠诚,我们要紧紧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用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新气象让党和人民信任放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仔细察看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民史诗。自嘉兴红船启航,到如今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人民”二字始终是共产党人心中最有分量的词汇。也正是因为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我们才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讲政治、讲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站在人民的一边,永远站在人民的身边。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百年大计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绥德实验中学,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传中华文明之薪火,助中华民族伟大之复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办教育要坚持“人民教育”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人民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

  中华文脉要赓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物质文明在进步,精神文明也要跟上,只有两种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实现。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延续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要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科技,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乡村振兴举党旗。在县城西南的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习近平总书记仔细了解该村产业规划发展情况,在互助幸福院、卫生站同老人、医护人员等亲切交流。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群众自己。要建好坚强有力的党支部,选好能带动致富的带头人,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模范引领作用充分涌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要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基本情况,吃透问题实质,找到解决办法,总结成功经验,为老百姓量身定制发展计划,避免出现“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党的政策再好,终究内因才是最主要的变量。人民群众也要苦干实干加巧干,用双手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布人:山水 发布时间:2021-9-16 15:52 收藏 阅读人次:5421

初审:韦卡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