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党员干部要读懂“秋分三候”

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张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疏朗时节,快意秋分。古代诗句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形象描绘了秋分时节云销雨霁的美丽情境。秋分时节不仅拥有美丽迷人的景色,其物候特征也值得人们细细揣度。古语有云:“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三候”蕴含的自然万物行为变迁规律,值得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躬身反思。党员干部群体要透过“秋分三候”的变迁画面,寻求度“秋”之法,读懂其内蕴的工作哲思和启迪意义。

  “雷始收声”,万物衰败,党员干部要保持工作热情“不消退”。“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雷始收声”标志着暑气的终结,秋寒的开始。随着天气逐渐阴冷转凉,自然万物也开始衰败。“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秋分时节这种“草木枯萎”的肃杀之气,总会给人一种萧条感和荒凉感。但是,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服务人民群众没有春夏秋冬季节之分,一年四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由此,党员干部面临“秋分萧瑟”“落木凄凄”的秋分时节,不能保持和自然万物一样的“颓态”,相反需要激发自身的工作劲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抵御秋分过后的生理寒意。更重要的是,要做人民群众秋日时光的“热心人”,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人民群众的“暖心”回馈。

  “蛰虫坯户”,动物储食,党员干部要保持工作能力“不空乏”。“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秋分时节,天气变冷,蛰居的动物开始藏入穴中,用细土封锁洞口抵御入侵寒气。“蛰虫坯户”的生物行为表明了秋分时节蕴含着“收藏”之意,一方面以慰春耕收获之喜,另一方面也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储备。秋分收获储存之义也启示党员干部在秋日时光应当顺应节气变化,以丰裕的知识能力储备,在工作中做到迎刃有余,得心应手。那么,如何做到“肚中有货,脑里有墨”,保持知识能力“不空乏”,其根本在于学习。党员干部要秉持“非学无以立身”的学习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只有备好了秋日的各种“食粮”,才能克服“本领恐慌”,强才干、壮筋骨,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水始涸”,气候干燥,党员干部要保持工作态度“不急躁”。“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秋分过后,全国降水量开始减少,气候也逐渐干燥,因此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也会相继变少,水洼、沼泽等浅水区域难免不处于干涸状态。秋分节气这种干燥气候的到来,往往会引发生理上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等“凉燥”症候。克服如此症候已是秋分时节的“当务之急”。对于党员干部来讲,既要避免生理上的“凉燥”症候,更要避免工作态度上出现“凉燥”症候。在工作上克服“凉躁”症候,换言之,即是做到工作上不急躁、不粗放。为此,党员干部应该时时刻刻怀揣一颗把工作当事业的责任心,在生活、工作行事中遵循规则、担负责任,保持安定平和的工作心情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有条不紊地推动工作的展开。
发布人:小石头 发布时间:2021-9-23 10:24 收藏 阅读人次:3019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