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禾下乘凉”不是梦——丰收节里忆袁老

山东省寿光市委组织部 甄红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风吹稻花香两岸,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说起丰收,总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位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稻、让千万人远离饥饿的老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袁隆平院士不仅有着禾下乘凉梦,并将一梦逐一生。在这个金色的日子,我们缅怀袁老,致敬袁老,更应从他崇高风范中汲取力量,继承宝贵精神遗产,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星辰大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懈耕耘,把青春“小我”融入国之“大我”,当好新时代的奋斗者。

  农者天下本,惟愿五谷丰,永葆“心有大我实干报国”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一种深层次、持久性的情感,虽不同时代内容不同,不论如何变迁,都是立德之源、兴业之本。为打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袁隆平院士数十年间在“试验田”或“试验田的路上”奔波,倾其一生只为“稻粱谋”。800公斤、1000公斤、1500公斤……杂交稻亩产量在不断刷新,他用“实干”唱响爱国最强音。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他的“东方魔稻”遍布中华大地;全球种植面积超过800万公顷,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功成名就的背后是血汗,是奉献,是无数“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铮铮誓言,是用实干绘就的国之底色。当榜样的力量变得具体而有形时,便重若千钧。新时代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要把理想融入实践,以实干砥砺爱国“真本领”,以滚石上山的冲劲和抓铁有痕的魄力在求真务实中成就报国之志。

  心怀田中梦,禾下好乘凉,砥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创新定力。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研究杂交稻的几十个春秋里,他历经失败无数,甚至文革时期几乎断送全部科研成果。“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袁隆平院士执着地坚信世界上必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他初心不改终将“冷板凳”坐热,直至耄耋之年依旧享受着“下田的快乐”。“杂交水稻成功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袁老独辟蹊径,大海捞针般从14万株稻穗中找出6株雄性不育株母本,推翻传统的“无性杂交”学说,提出水稻有杂交优势的推论,为杂交稻研究打开突破口。可见,坐冷板凳不仅要耐得住清苦,更要勇闯“无人区”“空白地”,以饱满的热情和向上的心态培育创新之花。新时代党员需遵守“欲速则不达”的真理,要等得起、坐得住、沉下心,不论是俯首案头、躬耕田间或是扎根大漠,都需在干事创业中锐意进取、踏浪前行,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创新路。

  不因名利苦,但得稻花香,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淡泊之心。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袁隆平院士让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他心无旁骛躬耕田间,不断实现高产、更高产乃至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超高产”。淡泊名利、不为物累,方能无私无畏。他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送给全国研究单位协作攻关;将世界粮食奖12.5万美元奖金悉数捐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奖励基金;他甘为人梯,为祖国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人才梯队,倾其一生尽一己所能让国家粮仓更加牢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要多一些淡泊之心,少一点浮躁之气,摆脱名利羁绊、远离尘世喧嚣,方能以专注专业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和默默无闻的耕耘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融入事业,在不懈坚守、拼搏与开拓中驰骋于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抬头望,“袁隆平星”闪耀依旧……
发布人:粉色胡杨 发布时间:2021-9-23 11:23 收藏 阅读人次:4285

初审:邱莫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

112371网友06kxz2发布时间:2021-9-24 17:36

要多一些淡泊之心,少一点浮躁之气,摆脱名利羁绊、远离尘世喧嚣,方能以专注专业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和默默无闻的耕耘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融入事业,在不懈坚守、拼搏与开拓中驰骋于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