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璞玉”“三理” 方得其宝

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人民政府 苏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长远,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如玉。玉,得自天成,美于琢磨。古人称“璞玉”,其实只是石头,是未经琢磨的玉,或内中蕴藏有玉之石,好玉一般是看不到的。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一献楚厉王,被砍右脚,再献楚武王,被砍左脚,三献楚文王,方得和氏璧。但和氏并不以被砍双足而悲恸,他悲的是天下无人识货,自己这种忠贞之士竟然被说成骗子。

  韩非子说,璞要“理”,方能得宝。《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辞海》则对玉的定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可见玉有“温润”的气质,而这气质,是需要“理”出来的。人才培养宛如“璞玉”琢磨,要经过多道精细而复杂的“工序”,方得其宝。

  剜脏去绺,理去“杂色”“杂质”。“脏”是指玉石中不能被利用的“杂色”,“绺”是指玉石中的一些杂质。“脏”“绺”乃是玉器制品中的大忌,会极大程度上影响玉的品质。所谓“美玉无瑕”,是指玉石中无杂色也无杂质,故“剜脏去绺”就是在玉料中去除杂色杂质,使加工后的玉料成为可塑之材。党员干部的培养也要理去“杂色”“杂质”,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只有时常检视自省、掸去思想“灰尘”,初心和使命才能保质保鲜,不褪色、不干涸、不枯萎。

  碾琢打磨,理去“棱角”“瑕疵”。“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一块毫不起眼的“璞玉”,要经过成千上万次千锤百炼的“碾琢打磨”,理去“棱角”“瑕疵”,方能成为旷世绝美的“艺术品”,其本身的温润和美丽才会得到充分释放。党员干部的培养也要理去“棱角”“瑕疵”,要到基层一线的“大舞台”、急难险重的“高温炉”和上挂下派的“练兵场”中“碾琢打磨”,保持戒骄戒躁、心无旁骛的耐心,坚持脚踏实地、紧盯细节的恒心,潜心理去自身“棱角”和“瑕疵”,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将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一点点碾琢打磨。

  抛光打蜡,理去“粗糙”“暗沉”。经过“剜脏去绺”“碾琢打磨”等工序后,琢磨得再精细的玉,其表面始终都会显得“粗糙”“暗沉”,无法展现玉的晶莹剔透之美,故“抛光打蜡”成为制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抛光”类似“琢磨”,但精细度不同,有“粗号研磨,细号抛光”的说法;“打蜡”则是玉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增加玉器的光泽,分为“蒸蜡”和“煮蜡”两种。前者只限于表面,后者则可使蜡质深入内部,效果更为突出。党员干部的培养也要理去“粗糙”“暗沉”,要在“实干笃行,果毅力行”上立大志,要在“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上担大任,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实干中成就事业,让出色的工作成绩为自己“抛光打蜡”,剔除好高骛远、坐而论道,摒弃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才能焕发出“美玉”应有的光芒与风采。
发布人:GuitarTears 发布时间:2021-10-4 17:33 收藏 阅读人次:3153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