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变“中间力量”为“中坚力量”

山东省日照城投集团有限公司 陈常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坚力量”与“中间力量”虽一字之差,但意思意义大不相同。中坚力量,就是一个团队团体中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顶梁柱”“承重墙”。而所谓“中间力量”,就是不求上进、徘徊在中间,信奉“明哲保身”“佛系心态”,甘愿“躺平”的部分人,这种心态和意识无疑是事业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一直以来,党员干部都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中流砥柱,是推进民族大业、国家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然而,揆诸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有少数党员、干部缺乏“中坚”意识,工作被动、做事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既不能当攻坚先锋,也不做坚强后盾,从曾经的中坚力量变成了“中间力量”,甚至落后分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克服“中间”思想,强化“中坚”意识,变“中间力量”为“中坚力量”,切实增强先进性、先锋性。

  当好中坚力量,要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当好中坚力量首先要政治上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治能力最根本的就要加强政治学习、理论滋养。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党员干部只有加强政治和理论学习,才能补足精神之“钙”,增强信念之“魂”。要一刻也不停息、不间断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当前,特别是对“四史”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做到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深入系统学,切实做到学深悟透,把握精髓要义,做到活学活用、灵活运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实效。

  当好中坚力量,要增强担当意识,强化岗位作为。党员干部能够担当、敢于担当体现了党性观念、宗旨意识;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同时也体现了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把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忠诚干净担当。有职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每个党员干部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如何在岗位上履职尽责,让岗位发光发热,必须强化担当、勇于担当。要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少干事”的消极思想,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是党的干部,理应为党和人民事业砥砺奋斗、甘于奉献,增强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发挥中坚力量、骨干作用。同时,各级党组织要“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旗帜鲜明地选用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努力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良好氛围,增强勇于担当的动力引擎。

  当好中坚力量,要强化为民理念,争做服务先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当好中坚力量,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立场、为民理念,坚持人民至上,为了人民利益可以牺牲个人一切。党章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决定了每一名党员都应敢打先锋、勇当先锋。当好为民先锋、服务先锋、发展先锋,党员干部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等危急险重任务中,党员干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切实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员样子”“干部形象”,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党员干部当好“中坚力量”就要善于在“风雨”中摸爬滚打,在“烈火”中淬炼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更好保持鱼水关系、血肉联系,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发布人:日城文 发布时间:2021-10-7 07:36 收藏 阅读人次:49666

初审:向阳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