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办实事需念好“正”字诀

山东省寿光市委组织部 甄红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纵览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为民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秉持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理念,做到正心、正身、正行,倾心注力办实“民生清单”,落实“幸福账单”。

  正其心,思初心之源,立为民爱民之志。所谓正心,既是个人心态问题,更是内心信仰使然,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决定了政治立场的稳固性。当下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思想建党”持续发力,督促党员干部正心静心,锤炼党性,树牢面临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哲学上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在党史学习中强化对党史党情的认知,从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感悟为民情怀,进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党员干部只有摆正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才能心无旁骛与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增进干群鱼水情谊。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助推“三农进入转型关键期,党员干部只有正心明道、不忘初心才能在机遇与挑战中坚守原则、秉持公道,为群众兜好底、办好事。

  正其身,兴务实之风,秉敬民畏民之态。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指的是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性,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背后折射出民心的向背。回首我们的事业的历次大跨越、大成就,无不是集人民智慧和力量使然。立足新的历史潮头,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在聚人民之力中走向新的辉煌。党员干部面对群众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低姿态”和如履薄冰的“紧张感”,真心敬畏群众、拜民为师。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在掏心窝子的交流中打开群众重重心结,解开矛盾层层锁扣,通过思想碰撞汲取人民智慧。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畏民”更是一种自律意识,要正身律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清思想污垢。把握“权为民所赋”的历史逻辑,防止权力异化、思想变质,从而用好手中权,走好脚下路。

  正其行,鼓攻坚之劲,尽惠民利民之责。所谓“正其行”,行的是发展之所需、群众之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谷文昌去世40年,东山人民“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传统延续至今;王伯祥离任30年,依然被寿光人民亲切地称作“我们的伯祥书记”。官若为民,民必馈官。可见,所谓的“人走茶凉”也不尽然。无数榜样楷模用行动和实干衡量着“人民”二字的分量,他们的形象在人民心中不会随着岁月远去而暗淡,他们的精神将成为共产党人不可磨灭的永恒基因。百年征程风云巨变,事业挑战日渐加剧,新时代唯有共产党人实干苦干的攻坚劲头、甘为人梯的为民作风从未动摇。只有接续对标先进,正行做事,在为民办实事中做到言守其诺、行树其范,才能在通往未来的奋斗之路上释放无限能量。
发布人:粉色胡杨 发布时间:2021-10-14 11:35 收藏 阅读人次:3471

初审:王战坤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