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重温“精”“典” 照亮奋进之路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司法局 孙晓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纪念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今天,让我们翻开“抗美援朝”彪炳史册的壮丽画卷,齐唱“英雄赞歌”,重温抗美援朝精神典范,让“最可爱的人”为当代年轻党员“典”亮三盏灯,照亮未来奋进之路。

  牢记“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之心”,以“坚守使命”“典”亮对党忠诚的信念之灯。电影《长津湖》中的“冰雕连”是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集中体现。连长伍千里准备给父母盖几间房子,指导员梅生想多陪陪久别的女儿,老排长“雷公”想为自己找个安身之处……但面临美帝国主义的挑衅、国家和人民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之际,党中央一声令下,所有官兵责无旁贷,迅速从四面八方归队集结,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彰显“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必胜信念。对于广大青年干部,对党忠诚就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在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面前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典”亮用理想和信念铸就的“信仰之灯”,将对党忠诚的崇高理想根植于心,转化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内生动力,始终保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理想和信念。

  牢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心”,以“时不我待”“典”亮坚持不懈的奉献之灯。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从昔日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如今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七一勋章获得者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每次的选择,都在诠释他始终不渝的奉献精神。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和平时期,他不改初心本色,坚守革命理想,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在平凡的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创造属于他的不平凡。广大青年干部要怀揣“一心为民”之心,秉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对于群众“急难愁盼”,要“马上就办”,出真招,见实效,让群众看到变化,享受实惠。对待群众来访要“热心”“耐心”“走心”;工作实践中要多深入基层,多走入村户,与群众拉家常、说农事、谈发展,多说群众听得懂的“土话”“白话”,用接地气的语言向群众宣传新政策新思想,让群众能懂、会用,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为民做实事的动力。

  牢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斗争之心”,以“不惧艰险”“典”亮恪尽职守的理想之灯。抗美援朝战争素来被世人奉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为了维护和平正义、反抗外来侵略,面临敌我力量悬殊、装备配置迥异等客观差距,以弱胜强,最终打破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归根结底依靠的是我们中华儿女平素不惹事、遇事不怕事、特别能扛事的民族风骨。在战争中涌现出严守纪律、岿然不动的邱少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黄继光;勇挑重任、爆破敌堡的伍先华等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先辈们的嘉言善行,无不在诠释着“坚忍不拔”和“英雄无悔”。“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广大青年干部面前,可能面临急流、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甚至还有惊涛骇浪和狂澜不息。只有永葆“闯”“敢”“干”的精神,无惧挑战、勇往直前,在艰难困苦中砥砺意志,在干事创业中铸就铁骨,在为民服务中夯实过硬本领。秉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和以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逆风翻盘”的无悔,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发布人:小奇 发布时间:2021-10-25 06:55 收藏 阅读人次:2280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