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感悟50载岁月里的三重伟力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党委 樊筱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50年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当年环绕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掌声仿佛音犹在耳,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所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壮大。作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艰苦历程,我们既要做到深切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更要广泛汲取其中的磅礴精神动力,吹响新征程前进的“冲锋号”。

  从“联合国,我们总有一天可以进去”的誓言中感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就致电联合国,要求“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外交上不承认的封锁政策。为此,中方明确表示,中国在联合国只能有一个代表,“联合国,我们总有一天可以进去”!为争取中国的合法权利,无数奋战在外交事业上的党员干部展开了“不懈的、不知疲倦的斗争”,从将军转行当大使,到“另起炉灶”学外语,再到一封家书寄哀思,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重返联合国的坚定决心。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决心与力量,立足基层一线,褪去“功利”色彩,心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远大志向,坚定“履职尽责勇担当”的决心,在一线练就刚强人格,在基层锤炼坚强党性。

  从非洲代表们的鼓掌、欢呼、舞蹈中感悟“响必应之与同声”的真情实意。毛主席曾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新中国成立后“同病相怜”的中非国家顺利通过万隆会议达成了共识,开启了“中非兄弟,加油干”的历史新进程。在60年代中期的艰苦岁月里,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收获了非洲兄弟的友谊,有69位建设者永远埋骨于异国他乡,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为中非友谊的奠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像这样的工程迄今为止中国已为非洲援建了1000多个,没有附加过任何政治条件。真情实意的付出也换来了真正的友谊,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决时,76张赞成票里,有26张是来自非洲国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在基层工作时也要本着真情实意主基调,把人民群众当成血脉相连的“自己人”,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当成干事创业的“指南针”,不耍“嘴皮子”、不搞“花架子”,时时刻刻用真情实意对待每一名群众。

  从“欠孩子,欠妻子,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中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奉献精神。为了使中国尽快恢复联合国席位,很多外交官选择长年累月地呆在异国他乡,不分昼夜地满负荷工作,回国后连儿女都认不出他这个爸爸。大部分大使馆工作人员只能从两个月一次的家书中获知家人的信息,有些同志的父母去世了,也只能从迟到的来信中惊悉,在内心沉痛追念哀悼。许多外交官都感叹道:“欠孩子,欠妻子,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但他们没有后悔,在饱含着个人和家庭的牺牲中,继续默默无私奉献,这种奉献精神,则来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赓续传承奉献精神,把个人志向融入“时代洪流”中,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计较个人得失,自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扎根基层、奉献在基层、服务在基层,为实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倾情奉献。
发布人:樊筱村 发布时间:2021-10-26 10:02 收藏 阅读人次:3388

初审:楚搴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