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人干部”是习近平总书记离开上海到中央工作后,在一次聊到上海干部时给的评价。所谓“不粘人”,就是形容干部不会谄媚地“贴近”领导、拼命地“巴结”领导,而是比较务实。这种实干的干部,毫无疑问与党和国家“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相吻合,但实际工作中,“不粘人干部”也偶有因“默默无名”而“吃亏”的情况。对此,组织部门要做到强眼力、增耳力、用脚力,通过强化干部考察的“三招六式”,为“不粘人”干部厚植发展土壤。
第一招:“擦亮眼”,在人才识别时做到“更新观念,科学辨才”。对于“不粘人”干部来说,他们不喜欢宣传造势,平日里多半埋头干事、不会来事,经常只琢磨事、不琢磨人,造成自身的辛苦和业绩不易为人知晓;他们也不沉心于察言观色,对领导不搞“贴靠”、不去“巴结”,也不善“套近乎”;他们严于律己,不喜欢拉拉扯扯、吃吃喝喝、拉帮结伙,往往“人脉”不广、“默默无名”。因此,就更要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校正辨人视角,更新识人观念,坚持透现象、看本质、抓主流,辩证看待“不粘人”干部的“缺点”,充分认清其可贵品质,让“不粘人”干部吃苦不吃亏、受累不受气、埋头不埋没,通过多加留意、认真考察、精心使用,真正让“边缘人”变成“香饽饽”“抢手货”,在广大干部心中树立起“粘事不粘人”的鲜明导向。
第二招:“多方听”,在人才识别时做到“兼听则明,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行好坏、才能大小,群众自有评说。“不粘人”干部平时喜欢埋头苦干、追求实干实绩,不搞张扬吹嘘,想发现他们,就要进一步增强干部考察的“耳力”,做到兼听则明,了解群众声音,多渠道征求意见,把工作扎不扎实、群众满意不满意当成重要标尺,依托民意调查、民主推荐和民主监督等考察程序,识别出“真老实”与“假老实”,区分开“真实干”还是“不想干”,贯彻好“群众公认”的基本原则,科学地识别、选拔人才,通过把“眼睛向下”“实干苦干”的好干部挑出来,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追求“求真务实”,逐步破除“谋人不谋事”的不良风气。
第三招:“实地量”,在人才识别时做到“深入一线,综合考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不粘人”干部在工作中注重实绩实效,而斗争一线就是检验干部能力担当的重要“标准线”。考察干部除了强化人才识别,做到兼听则明外,更要增强“脚力”,深入到工作一线,在实践斗争中选拔干部。要将干部个人近期表现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注重常规考察与关键考察,尤其是考察干部在工作斗争中,面对是与非、生与死、得与失、走与留等重要关口上的抉择与担当。要科学衡量工作成效,统筹分析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显绩与潜绩等几方面关系,通过辩证分析科学考量,把真抓实干、表现突出的“不粘人”干部选拔出来,做到“有为者”有位,进一步树立能者上、优者奖的用人导向,使“不粘人”干部在现实工作中吃香“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