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长期以来,农村等欠发达地区、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留人更难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要留住人才,除了必要的物质激励,尤需政策、制度、环境的有效配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通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真正让人才“落地生根”。
多一些“千金买马骨”的“舍得”,注重“待遇”留人才。君王想买千里马,侍臣却买来死马的骨头,君王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连骨头都肯花重金买回,人们会认为君王是真想高价买千里马。果然不久君王就得到了真正的千里马。同理,招才引智不能光靠“凭空喊”,必须舍得“真投入”。一方面,要用好信贷、保险、税收等政策工具,鼓励、引导和动员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业绩相挂钩的激励制度,做到如实兑现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国家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建设生产型、经营型和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平台,制定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制度,让更多“千里马”尽情驰骋在“乡村振兴”的草原上。
多一些“月下追韩信”的“胸怀”,注重“事业”留人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是带兵的指挥型人才,是“帅才”。起初跟随刘邦时不被重用,心中苦闷,想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及时追回,最终辅佐刘邦成就了霸业。现实中,许多用人主体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引进人才,却不能为其提供相匹配的工作环境,导致人才自身价值无法实现,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乡村地区因待遇较低、发展滞后,引才不易,留才更难。要留住人才,需要宽阔的视野与豁达的胸怀,要以高屋建瓴的态势,树立留住人才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性、前瞻性思维,着力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针对人才的特长和优势,为其提供相配套的创业机会、干事舞台和发展空间。要制定灵活可行的育才机制,持续推动人才培养制度化、常态化,通过“靶向”培训、“精准”培养,让不同特长、不同专业、不同职位、不同能力的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各展所长。
多一些“三顾茅庐”的“真心”,注重“诚意”留人才。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诸葛亮,其“诚意揽才”被奉为礼贤下士的经典。要留住人才,关键在服务,重点在诚意。既要落实好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拓宽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单位或者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务实举措,又要健全完善人才沟通交流制度,建立人才联系服务机制,重要节日和重大事件做好走访慰问,组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增强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既做到政治上关心,又能在事业上扶持,在平台上“多搭一片”、在政策上“高看一眼”、在生活上“厚爱一分”,让更多人才享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养老、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进而激发人才潜能,施展自身才华,助力乡村振兴,让人才在乡村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