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看!“绝壁天河”红旗飘

辽宁省东港市自然资源局 李彤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电视剧《红旗渠》在央视等影视平台热播,10年间,10万人仅凭一锤一铲两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开凿了一条蜿蜒1500公里的大渠,引山西水入河南林,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色赞歌。

  自力更生,悬崖峭壁开新路。60多年前,3万多人浩浩荡荡出发,扛着铁锹和十字镐走向太行山。他们不是专业工人,而是来自林县不同村镇的农民。他们父子相随、夫妻相伴,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背上棉被独自上路。那时正是国家最为困难的时期,要彻底解决缺水问题,林州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手挑肩扛,风餐露宿,粮食不够就吃野菜充饥,工具不足就动手制。因为他们的身后没有荣光闪耀只有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定要把水带回来!”十年奋战,愚公移山,林县人民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152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了12408座各种建筑物,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人造天河”,“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自此终结。

  艰苦创业,愚公移山志坚定。悬崖峭壁建“天河”,危险随时会发生。这10年里先后有81位村民牺牲,最大的60岁,最小的17岁,许多人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工程,十二名勇士组应运而生,排险队任羊成是排险队队员之一。一次在作业中因落石坠下躲避不及,一块滚落的石块正好砸在他的嘴里,被砸掉的四颗牙齿卡住了他的舌头,但为了不影响说话继续工作,他硬生生地用钳子把自己的4颗牙齿连根拔下,继续在悬崖上工作了6个小时。他们在贫困面前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不畏艰险,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喊出了荡气回肠的豪迈口号,“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

  团结协作,前后配合创奇迹。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山西和河南两省十几万人民的团结协作。红旗渠工地为前方,机关、厂矿、农村是后方。为了修渠这个大目标,前后方紧密配合。平顺县社员不仅让出了近千亩耕地,迁移了祖坟,砍掉了大批树木,而且积极腾民房、找仓库,盘锅筑灶,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林县大众煤矿加班加点全力供应,粮食部门成立临时粮管所保证食物供给,商业系统统筹开设小商店,工业部门成立工具修理组,卫生院所派出人员到工地医治伤病人员,文化系统派出剧团、电影放映队到沿途村庄巡回演出,加油鼓劲。正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更需要团结的作风,从而创造改天换地的历史奇迹。

  无私奉献,一腔热血为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了能把水引进林县,流血牺牲都值得!正是抱着这股子为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有了十年后的第八大奇迹的诞生。修渠过程中党员干部冲在前,人民利益心里装,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艰苦奋斗的五好施工员路银、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危险中,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正是红旗渠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体现。

  在历史的新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发布人:Risennhi 发布时间:2021-11-4 11:08 收藏 阅读人次:3220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