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江苏金坛:上一盘“乡村振兴”美味佳肴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人民政府 周露路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1月8日,《党建》杂志2021年第11期发表了《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下用心,惟农是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强化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巧搭“原材料”、备齐“调味剂”、练好“烹饪功”,巧烩乡村振兴“美味佳肴”。

  巧搭“原材料”,提质增效“新业态”。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七大乡村“原材料”巧妙搭配,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农业发展新业态,夯实乡村振兴的“硬实力”。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原料—加工—生产—销售”一系列产业体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通过创建仙姑村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及颐养小院项目,发展“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养老”等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现代化农业生产。抓住创新“牛鼻子”,一是弘扬开拓创新精神,秉持“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用好改革法宝,创新思路理念,创新政策举措,创新机制模式;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推进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普及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动力优势,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优质产业,发挥“金坛雀舌”、“茅山青锋”区域品牌优势,通过“中国国际茶博会”“江苏名茶展”等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做大做强“金鹿”“鑫品”“百园春”等著名商标。将农产品打造成线上线下时代新“网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备齐“调味剂”,统筹推进“续梯队”。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将“领路人、带头人、职业人”等农村雁群“调味剂”合理配置,聚天下英才而用。“头雁领飞”,薛埠镇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党建第一责任人”上好“理论课”“业务课”“廉政课”,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跟踪培育千千万万名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能力强的“头雁”队伍。“群雁归巢”,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智经”,通过公开招考,招录了7名具有“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的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社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回乡大学毕业生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来充实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雏鹰翱翔”,按照“供需相当、适当余量、着眼长远、加大储备”的原则,实行梯队培养、动态调整,努力构建选、育、管、用“四位一体”的链式培养机制,倾力打造基础稳固的战斗堡垒,为农村干部的发展壮大和结构优化构建起一座具有活力的“蓄水池”。

  练好“烹饪功”,塑形铸魂“新气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颜值上用“刀工”“塑形”,在气质上用“火候”“铸魂”,练好“党的建设、宣传阵地、党史教育”的“烹饪功”,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强化“红色引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通过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利用微信公众号及“七一”表彰,大力宣传“两优一先”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逐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打造“红色阵地”。搭建红色载体,通过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聚焦农村文化文化阵地建设,完善镇村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整合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史馆、志愿服务站等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营造“红色氛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通过激活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的厚重和魅力凝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发布人:lulu 发布时间:2021-11-10 12:36 收藏 阅读人次:3946

初审:汪青雷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