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用“红旗渠”灌溉我们的“精神家园”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漾江镇人民政府 杨勤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用10年时间,众志成城、凝心聚力一同奋斗,不怕吃苦、勇于吃苦,开创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也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党员干部要用“红旗渠”浇灌我们的“精神家园”。

  饮“自力更生”之水,不等不靠拓新路。1959年,林县遭受严重旱灾,境内4条河流干涸,水库见底。面对天灾,全县干部和群众选择苦干而不苦熬,选择自力更生而不愿等靠,全力克服了资金短缺、物资紧张、施工条件险恶等困难,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人造天河”,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红旗渠润泽的不仅是林州大地,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危”和“机”是同生并存的,很多难题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没有经验可以照抄照搬,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敢于探索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和自信,把劣势变为优势,把难事变为易事,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蓄“艰苦创业”之源,敢想敢为开新局。悬崖峭壁建“天河”,其艰苦卓绝的程度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但林县人民硬是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了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林县人民愚公移山的意志、艰苦创业的奋斗、不为艰险的拼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世界百年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社会治理等重大任务作为淬炼自己的“主课堂”,在千钧一发的险情中、在箭在弦上的急事中、在矛盾复杂的难事中吃大苦、流大汗,用实干苦干成就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灌“团结协作”之田,万众一心展新颜。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山西和河南两省十几万人民的团结协作,面对十分艰苦的条件,建设者们自带工具、自备口粮,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从而创造改天换地的历史奇迹。团结就是力量。不管是汶川大地震救援还是抗击新冠疫情,亦或是今年河南发生的特大洪灾,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团结一心和超强凝聚力总是让人叹服、让人动容。新的赶考路上,党员干部要坚持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少一些独善其身,多一些心怀天下,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些虚怀若谷,少一些冷眼旁观,多一些乐于助人,争做团结协作的表率,不断增强我们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筑“无私奉献”之堤,薪火相传谱新篇。可以说,没有一腔热血为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没有“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在红旗渠建设中,先后有30多万人次上山劳动,81人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了马有金、路银、任羊成等一大批红旗渠建设模范。无私奉献,薪火相传。迈上新的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张桂梅、肖文儒等模范为榜样,时刻牢记红旗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于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要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和梦想,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立志做大事,也要认真做小事,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布人:我的风格 发布时间:2021-11-11 15:15 收藏 阅读人次:3940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我的风格发布时间:2021-11-11 16:56

第三段最后两句中,是矛盾复杂,不是矛盾负责,望编辑老师扶正,感谢!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