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巧破“三式”调研

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人民政府 郑立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基础,党员干部当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躬身力行提高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必修课”。

  以“心对心,面对面”的现场巧破“排场”式调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入一线是获取一手资料的“源头活水”。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为取得一手资料有效应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凭借一辆自行车、一双脚跋涉5000余里,与饲养员同住牛屋讨教治沙经验,与农民成立调查队同吃同住,无论到哪个村都有熟人朋友,被他们亲切地称呼为“老焦”。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为探索脱贫道路走遍全县200多个村,更是把桌椅摆在大街,坐在群众中面对面倾听百姓呼声,获取“真材实料”,解决百姓难题。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相辅相成,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重要途径,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当与群众保持鱼水之情,脱下西服衬衫,穿上粗衣布鞋,席地而坐学习百姓话,与老百姓交朋友,真正跟老百姓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扑下身子讨经验,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探讨问题。挽起裤脚查民情,揭开锅盖探实情,多倾听群众“牢骚话”,体触群众疾苦。深入一线,收集数据,深入群众,获取一手资料。

  以“脚步轻,脚印深”的深度巧破“声势”式调研。“调查研究就是‘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度调研为发现问题、推动工作、服务人民、科学决策提供保障,扎实的理论知识为高质量调研“添翼”。习近平总书记20岁在梁家河大队担任支部书记时,在《人民日报》学习建造沼气池理论知识,又请假亲自从陕西辗转到四川绵阳开展调研,学习沼气池建造技术,为陕西省带来第一口沼气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先士卒,从黄土高坡到林海雪原,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陌,从工厂车间到企业高校……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脚力践行初心使命,谋划民族复兴,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遵循。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经济发展……更多的改革任务处于爬肩过坎、滚石山上阶段,急需寻找“答案”。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武装,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展调研,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以解刨麻雀的耐心发掘“真材实料”;发扬斗争精神,对准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在矛盾中分析现象,寻找数据,破解难题;拿出钻劲、韧劲,在求深、求细、求准上下功夫,刨根问底摸清、摸深本质。

  用“身心到,真情至”的热情巧破“热闹”式调研。热闹强调的是“被安排”,侧重于被动,而热情则强调主观能动性,更是一种态度。主动热情调研得到的是客观的、实用的材料。而当前有些干部把调研当成散心的旅游,坐在车上看风景,透过窗户看现象,学做瓦匠和稀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些干部学做网红拍照打卡,隔靴搔痒,回去让单位笔杆子替写调研报告。“调查研究隔层纸,决策执行隔座山”。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发扬主动担当意识,破除“作秀式”调研,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蹲下看蚂蚁”的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聚焦群众的所思所盼;力戒形势主义,绕过“经典路线”,多走泥土路,少走水泥路,处处留心“后院”“角落”,少一些被安排的调研,多一些不打招呼的调研;用好问题导向这个罗盘,制定问题清单,做好调研前期预习工作。调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调研前要积极筹备,调研后要乘热打铁,认真分析,思考对策,对症下药,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发布人:兰花到老不改香 发布时间:2021-11-12 08:56 收藏 阅读人次:3315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