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文章指出,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我们要奋力吹响开辟“理论新境界”的“集结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瞻远瞩、志向远大,锚定开辟“理论新境界”的目标
冷清的“昨夜西风凋碧树”阻挡不住欲登高远眺的人,即使独自一人也要坚持高瞻远瞩,把目光锁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境界的远方目标。理论创新的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很多时候要“独上高楼”,越是向上一步、向上一层,西风越是凛冽,越是寂寞清凉。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尽收眼底的世界越是宽广,高瞻远瞩的优势越能突显,理论“诗和远方”的魅力越能吸引我们不断向前探索。南宋思想家朱熹说:“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需要党员干部学会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志向,锚定开辟“理论新境界”的高远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勤奋修心、苦练本领,铸就开辟“理论新境界”的匠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一生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门扎实的学问,一生求真而无怨无悔。在郑德荣92岁高龄时,看到博士生胡范坤带着多次修改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前来汇报,他竟然拔掉了氧气管,坚持听胡范坤读完了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研究、中国化新境界的推进,从来都不是浅尝辄止、虚无缥缈的,而是手握“金刚钻”的真功夫、“永久奋斗”的苦功夫、向“真知”“较真儿”的细功夫。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让理论在大量心血中达到“彻底”,需要令人憔悴的匠心、衣带宽而又宽的终生无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悟真谛、知行合一,书写开辟“理论新境界”的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是在教导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摸索到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点,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中常有“蓦然回首”的“顿悟真谛”感,在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学、把职责摆进去学、把工作摆进去学中常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倾盖如故”感。党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但也不能只想做学生,而不做先生,学生和先生都要做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不断顿悟真谛、知行合一,书写开辟“理论新境界”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