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办实事的“三真”之法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委组织部 林志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媒体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微观察系列报道,实地观察各地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举措和实效。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通过一件件渐次落地的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提供了如何办好实事的参考和启发。在为群众排忧纾困时,我们要用好“三真”之法,真正将问题解决彻底,不断推动办实事取得更多成果。

  饱含为民“真情”,深入基层“察民情”。“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指示牌”。只有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仔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实事办到“心坎里”。但民情民意不是随机访几人、随便聊几句就可以得来的,必须要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多走多问多听,真正让群众的问题和诉求“浮出水面”。在走访时,要带着对群众最真挚的感情、最真切的关怀,决不摆“官架子”、作“高姿态”,而是把群众当做“自家人”,与群众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心贴心、面对面进行交流,在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让群众打开“话匣子”,主动将自己的心头之忧、生活之困讲出来。不仅如此,还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经常性和群众“谈心唠嗑”,有事没事问问近况、隔三差五聊聊家常,时刻关注群众的“生活动态”,为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处理难题夯实基础。

  秉持为民“真心”,真抓实干“纾民困”。察民情访民意只是办实事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问题实实在在解决,这不仅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初衷,更关系到群众的“满意度”。如果我们不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甚至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既丢了初心、又寒了民心,是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的。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主动揽责,自觉将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扛在肩上”,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真正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能单独解决的当好“施工队长”、需协调解决的架好“沟通桥梁”,努力将问题落到实处,决不只装饰“门面”、不顾“里子”。要建立台账、列出清单,对于待办实事实行“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逐项销号,真正将问题抓紧抓实。

  深悟为民“真谛”,放眼长远“优民生”。群众的“小问题”往往能折射出民生的“大症结”,这是我们办实事的“制胜点”,只有将群众身边事、日常事背后的民生机制体制问题解决了,才能防止群众反映的问题如“顽疾”一般反复,真正实现优民生惠民生的动人效果、可喜变化。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解决好“个案”“特例”,不举一反三,找寻共性问题、梳理类似情况,就无法找到解开一类问题的“钥匙”,实现民生的改善提升。作为党员干部,在办实事时要及时反思总结,多想一步、多思考一层,将原因挖得更深一点,努力找到民生领域存在的“堵点”和“痛点”。对于群众反映集中、呼声强烈的复杂性、长久性问题,要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必要时邀请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真正找准优化民生保障“良方”。要创新思路,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特色案例,立足实际进行“嫁接”,切实提高民生工作的“饱满度”。
发布人:刘十九 发布时间:2021-11-16 15:15 收藏 阅读人次:3255

初审:凌晨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