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通过一件件渐次落地的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提供了如何办好实事的参考和启发。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时,我们更需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多问、多听、多办,真正做到真办实事、真解难题、真有变化。
办实事应从群众需要出发,多问。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清醒认识到:“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问需于民,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办实事,不是在办公室打电话询问,也不是在理论书籍里面找答案,看似真心实意,实则是无效沟通,这无疑加剧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空心度”。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身段、放低姿态、放平心态,走进街道、走进田间、走进农屋村社,围绕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保、养老等民生问题,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找准关键,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办实事应从群众心声出发,多听。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生要跟着“民声”走,只有见民之见,听民所诉,行民所愿,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办实事不是自拉自唱、自吹自擂,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纸上谈兵”、搭建“空中阁楼”。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才能把事情办对、办准、办到群众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做事只向“上”看,不向“下”瞧,不注重群众的呼声。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工作生活现状,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才能在办理民生实事时更有的放矢。
办实事应从群众利益出发,多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办”,要真办、实干,就要杜绝形式主义,杜绝口号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切实把群众之事办好、办优、办稳妥。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的作风,坚持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要在办实事中主动对标先进典型,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面对面解答疑惑、解决问题,以“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态度,把问题解决,为群众解开忧愁,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