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修渠口号中汲取“hong”字之力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人民政府 于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历时10年,开创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修渠时流传下来的口号,更是那样的激情豪迈、催人奋进。岁月流逝、精神赓续、历久弥新,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红旗渠精神,从修渠口号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奋力谱写时代新篇章。

  品味“誓把河山重安排”,汲取自力更生立“宏”愿之力。面对物资匮乏、工具短缺,全县干部和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编抬筐、自造炸药,凿出一条“人造天河”,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自力更生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光荣传统,从大庆油田、杂交水稻的自给自足到“两弹一星”、“神舟”飞天的航天突破,“一穷二白”的旧中国一步步走向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如何更好地自力更生是一道时代课题,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同林县人民一样走好“自力更生”之路,敢于直面困难挑战,勇于探索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不崇洋媚外、不依靠等要,牢牢将“饭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品味“决心劈开太行山”,汲取艰苦创业引“泓”水之力。林县人民在贫困面前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不畏艰险,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喊出了荡气回肠的豪迈口号,靠着一锤、一铲、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一条“希望之渠”,从此吃水问题得以解决,数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一泓清水流进百姓的心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继续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状态,锚定拼搏目标,笃定奋斗信心,坚定前进脚步,不怕苦难、不畏艰险,铆足干劲、脚踏实地,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问题,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以实干苦拼的昂扬斗志,在追梦圆梦的路上披荆斩棘、踏浪而行。

  品味“前方有求,后方必应”,汲取团结协作谋“洪”福之力。“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干群团结协作的结果。红旗渠工地的后方,是机关、厂矿、农村等各行各业的全力支援,是千千万万林县人民的紧密配合。团结协作是我们打胜一场场硬仗的有力武器,从抗震救灾到脱贫攻坚再到抗击疫情,每一场战斗、每一次遇险涉难,中国人民总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无往而不胜。“众人拾柴火焰高”,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风雨同舟、携手并进,多办暖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事情,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带领群众积涓滴为洪流、聚小利成洪福。

  品味“修不成大渠不还乡”,汲取无私奉献葆“红”心之力。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技术人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艰苦奋斗的五好施工员路银、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红旗渠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一座丰碑,迈上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克己奉公、为民奉献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默默耕耘、扎实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意识,创造更多的不凡业绩。
发布人:9936 发布时间:2021-11-22 15:36 收藏 阅读人次:3138

初审:严格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