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为群众办实事贵在做好“准”“好”“久”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委党校 冉卫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真办实办、一桩桩民生工程的落地落实,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同时也为如何办好民生实事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时,党员干部应多一些“办得更准”“办得更好”“办得更久”的反思追问,避免宽泛性、割裂性、短视性办实事出现,从而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源泉。

  办实事应从群众需要出发,把实事办“准”。为群众办实事,找准事、谋对事是基础。如果脱离群众切身需求,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搞“一阵风”式的突击、“一窝蜂”式的盲干,只会脱离办实事的初衷和方向,事与愿违。为民办实事的核心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最真切的需求,在办公室打电话询问,在书籍里面找答案,在熟人堆里寻替身,看似真心实意,实则无效。党员干部必须放下身段、放低姿态、放平心态,到一线“走”、近距离“看”、面对面“问”,围绕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找准症结所在,解决群众“愁盼”。党员干部要针对群众需求,建立问题清单,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施策,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验和监督,将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拥护作为“丈量之尺”,推动办实事成果落地见效。

  办实事应从群众心声出发,把实事办“好”。群众的期盼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全方位、多角度解决群众涉及“衣食住行”的实际困难。党员干部要以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一线、民生前沿,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做到赞美声、批评声、建议声“声声入耳”,急事、难事、小事“事事入心”,以“用心观察”代替“走马观花”,以“方言土语”代替“官腔官话”,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党员干部既要善于听取群众的牢骚抱怨,更要重视群众的建议意见,从倾听中梳理群众的共性、个性、心声,开对方、下对药、见到效。党员干部既要提升办实事的“加速度”,快刀斩乱麻,把能办的事情马上解决,又要发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啃下“硬骨头”、打通“中梗阻”,一件接着一件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办实事应从群众利益出发,把实事办“久”。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阵风”,更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不仅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与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抓起,扭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真办、真干、真为,切实把群众之事办好、办优、办稳妥,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党员干部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乐于提炼,多一些如何办得长远的“反思”“追问”,针对变化形势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尽早防范,逐步探索建立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持续为百姓解民忧、纾民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办实事带来的变化、温暖、福祉,从而让办实事真正成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要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以真心回应群众呼声,以真情办好民生点滴,以真为落实百姓诉求,将群众心头所盼实现、心底忧虑熨平,从而交出一份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异“答卷”,不断汇聚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人民力量!
发布人:12371网友7s3x9z 发布时间:2021-11-24 16:36 收藏 阅读人次:3754

初审:凌晨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

1源源源发布时间:2021-11-24 21:07

  办实事应从群众需要出发,把实事办“准”!

引用 回复

212371网友7s3x9z发布时间:2021-11-28 08:16

办实事应从群众利益出发,把实事办“久”。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