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萌新选调生 三条墩苗感悟送给你

重庆市璧山区河边镇浸口村 刘丁霖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初来尚是“秋风萧瑟天气凉”的霜降深秋,转眼将至“天涯霜雪霁寒宵”的大雪时节,距离我第一次踏上浸口村湿润的土地已经一月有余。到村任职前,我对基层墩苗的初步认知多来自于领导讲话、理论文章和选调生交流会上前辈的分享。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真正走过了乡间的土路、接待了来访的群众时,才对基层工作中问题的繁多、矛盾的复杂有了切实的认识。只有以“深埋沃土”的沉静心态锤炼理想信念,做到真调研、练本领、干实事,才能让墩苗的种子冲破层层考验,最终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

  常修常炼读理论,以理想信念之灯指明方向。“人无志向不立,党无信仰不存。”回顾从南湖红舟到巍巍巨轮的百年党史,一路上总有一盏理想信念之灯为无数许党报国的共产党人指明前路。选调生深入基层一线,面临着艰苦环境和繁杂工作的双重考验,若缺少“精神之钙”,就容易得“软骨病”、打“退堂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想要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舍得花精力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常修常炼、多思多得。除了向书本学、向专家学,选调生更要利用好宝贵的基层环境,向生活学、向工作学、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下村月余,我看到村里的老书记一得工作闲暇便戴上眼镜、拿起纸笔,潜心阅读理论著作;我看到年轻的党员同志不计回报,从不缺席为民办实事的志愿活动;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党员杵着拐杖来听党课、学党史,真正将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作为“终生必修课”。青年选调生生逢伟大时代,更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念和勇气在艰苦环境、复杂矛盾的磨砺中提升本领,以青春热血在基层的大地上书写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赶考答卷。

  大小兼顾精业务,以为民服务之情磨砺本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初出茅庐的选调生第一次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难免发生情况摸不清、工作难上手的窘境。这时既要把握“大格局”,快速熟悉村况民情,又要聚焦“小业务”,通过看文件、问同事等途径掌握具体业务的工作流程、操作要领。我正是两委换届结束、两代表选举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来村报到,刚好接手了一部分资料归档工作。从厚厚的选民资料到详细的财务报表,我在整理工作台账的过程中跟村里的各项事务“打了个照面”,渐渐对本村的主要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基层工作直接对接群众,便民惠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许多农村工作需要到田间地头开展,难免会出现村民来办事时负责该业务的村干部出外勤的状况。第一次独立值班时,我因为业务不熟练和设备故障没能成功帮村民缴纳医保费用,让老乡们多跑了冤枉路,这令我十分懊悔。在村干部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了设备使用与调试的技巧,在第二次值班期间成功为十多名村民办好了业务。选调生走出校门来到基层,要拿出在校做研究的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基层业务的“绣花功夫”,用高品质的服务、真诚的态度刻实“为民服务”四个大字。

  学干结合落实效,以真抓实干之力夯实脚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读再多文件都不如下地看看现场,打再多电话都不如入户拉拉家常,基层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落在“实”字上。否则,再精妙的理论、再高深的本领都只能是于民无益的空中楼阁、镜花水月。疫情防控期间,我跟随村干部入门入户宣传防疫措施,穿上防护服参与核酸检测演习;参与矛盾调解,看村书记以“听、查、劝、快”的方式倾听村民诉求,了解事实真相,做好疏导劝解,最后“快刀斩乱麻”提出解决方案;参与水价治理,同村干部挨个巡查漏水积水情况,脚上也真正沾上了村里的泥土。在真枪实弹的干工作中,我才学习到跟群众沟通的“土话”、解决现实困难的“土办法”,理解了“学中干,干中学”六字妙计的真实分量。初出象牙塔的选调生胸怀干事创业的万千豪情,但往往缺少一点儿脚踏实地的“泥巴味”。选调生要摆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化“才能”为“行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事接着一事干,将“实干”的脚印夯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发布人:LDL 发布时间:2021-12-3 11:07 收藏 阅读人次:35885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