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安徽舒城:打造“四色名镇”擘画振兴蓝图

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人民政府 闫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围绕“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乡村振兴总目标,走出一条适合本镇发展的特色振兴之路,着力打造具有古色历史文化、白色羽毛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红色烈士事迹的“四色”名镇。

  深挖老镇古韵,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功效。干汊河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硕,素有“周瑜故里”的称誉。小镇位于县城西郊,杭埠河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乡,龙文化起源地,有大量历史古迹,境内有周瑜习武练兵、操戈备战的周瑜城遗址和摩旗墩遗址,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七门堰遗址,干汊河镇精准定位,挖掘本土特色文化,鼓励农村文艺演出团和民间艺术传承人包装好传统乡土文化,结合大鼓书、胡瑟书等曲艺作品把“老故事”唱出“新味道”,重点扶持舒城秧歌、舞龙灯等极具龙舒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传承好乡土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古风悠悠,如春风习习扬民俗民风,似初春细雨,润物无声促乡村和谐。

  做强羽毛产业,勾勒“渔舟唱晚、陇上踏歌”新业态。谁能想到,一根羽毛带动了一个镇的经济发展,并在乡村振兴战略“大棋局”的新时代背景下继续迸发能量。干汊河镇壮大省级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的优势,做活做足“小羽毛、大产业”的文章,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拣、切片,以及羽毛球、羽毛球拍生产的企业共计51家,其中28家产值超千万元,年产羽毛球6000万只,羽毛产业产值超10亿元,带动5000余人就业。在当前1平方公里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全框架多层标准化厂房的基础上,围绕110亩羽毛集中区园中园的规划建设,继续培育壮大白色羽毛产业。

  创新生态农业,泼墨“青山郁郁、碧水盈盈”乡村景。在共抓生态保护,共促生态振兴的背景下,干汊河镇因地制宜,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大力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生态农业,既助推了农民群众实现稳定收入,又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干汊河镇以发展休闲采摘、田园观光为突破口,鼓励农民群众在特色生态农业上做文章。围绕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坚持镇村联动、产村一体,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谋划大院和新陶村的优质水稻、绕山村虾稻养殖、顺河村启德园林农家乐、乌羊村生姜老蒜、瑜城村绿色蔬菜、西宕村农业科技示范、九龙塘村生态旅游、洪宕村葡萄草莓种植园、莲墩村田藕、严冲村板栗、靠山村水蜜桃等乡村特色生态农业“名片”。

  赓继红色血脉,续写“龙潭英杰、谍报英雄”豪壮诗。虎穴建奇功,青山留忠魂。作为“龙潭三杰”之一胡底烈士的故乡,干汊河镇积极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赓继烈士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讲好英雄故事。位于干汊河镇洪宕村的胡底烈士纪念馆,作为全省安全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人士前来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党史学习的“活阵地”。干汊河镇党委积极带头学习胡底烈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淬炼斗争本领,号召全镇上下继承先烈遗志,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佳绩。干汊河镇通过培训专职讲解员进行细致讲解,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胡底烈士革命事迹,讲好本镇红色故事,续写英雄豪壮史诗,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发布人:似曾相识 发布时间:2021-12-14 22:08 收藏 阅读人次:3794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组工圈里彭于晏发布时间:2021-12-20 10:32

写得好!从共产党员网看到来自老家的文字,异常亲切。

引用 回复

2似曾相识发布时间:2021-12-20 14:41

谢谢鼓励,今年刚到这边工作,是干镇的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成就了我的文章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