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导向,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具体、生动的实践,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造出能够反映群众心声期盼、展现生活百态的“人民作品”,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主角”。
让“源于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素材宝库。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平凡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的非凡力量和价值追求,是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的“根”和“魂”。不论是反映九原板荡时期人民百折不挠的烽火战争片,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人民自力更生、追求卓越的探索发展片,不论是以讴歌为革命而血染党旗的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纪录片,还是以为党和人民事业无怨无悔、奉献一生的榜样楷模为题材的宣传片,无不深深感染着广大人民群众,激发起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国基因,愈加坚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比如《横空出世》《长津湖》这样的文艺作品正因如此,才会好评如潮,评分屡创新高。
让“歌颂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主体旋律。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一部部可歌可泣恢弘篇章的创作者,歌颂人民是文艺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榜样6》中看加勒万河谷边境处,“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英雄团长”;一根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用一生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的夫妇“活界碑”;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中,团结带领街道干部融于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仙林“保姆”;40年如一日坚守在贫困地区一线,用一颗炽热之心点亮贫困山区女孩希望的“燃灯”校长……他们的事迹值得被歌颂,他们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值得被传颂。文艺作品也正因为有“人民颂歌”才会经久不衰,永放异彩。
让“服务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创作文艺作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而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精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创造者牢记为民的使命担当,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新期盼、新要求作为切入点,在人民群众生动实践中抓取创作灵感,从“小细节”中凸显“大情感”,叩击群众心灵深处,让人民群众从文艺作品中寻得“知己”,获得心理寄托、感情共鸣,不断丰盈精神家园。同时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在家国情怀中提升作品格局,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故事,真正做到文艺作品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