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一名“农水人”对于基层治理的所思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选调生 钟书凝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是一名今年新加入队伍不久的人民勤务员,毕业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这是一个颇为冷门的行业,而走出象牙塔后,它却启示着我用农水思维去探索工作中的奥秘。说来并不复杂,农水的狭义理解可界定为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而基层治理从某种角度看又何尝不像是“为农治水”的过程,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好比是农水设计师,时而埋头勾绘蓝图,时而阔步走上田间地头,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规划着宏伟如“水利枢纽”般的政策措施,又疏通着纵横似“灌排渠道”般的邻里纠纷,只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惠民红利如“灌溉之水”般滴滴滋润人民群众的心田,开出心上之花。

  问政于民,规划好政策制定的“源头工程”。“源头工程”决定了灌溉水的来源和沿线所需的水工建筑物,决定了各段输水渠的坡度和线路,是后续设计规划的“坐标原点”。政策措施作为基层治理的“源头工程”,直接决定了为民服务的水平。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民,好的政策必定是集结了群众智慧,并且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在科学吸取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基层干部当致力于建好“由下而上”吸纳群众声音的“多级泵站”,将群众智慧的结晶融入源头活水,“修水坝”“建渡槽”“挖水渠”,建好政策红利普惠于民的快捷通道,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问需于民,设计好共建共治的“灌水工程”。有了好的政策,如何将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也是一门学问。正如同灌溉一般,过去大水漫灌的灌水方式在今天面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时已经难以施展拳脚。农作物需要的是精准灌溉,在准确估得作物需水量后,选择性采用畦灌、沟灌、喷灌、滴灌等等灌水工程的设计。当今的基层治理,追求的也是“精细化”目标,要坚决避免“一刀切”的蛮横做法,而应时刻铭记问需于民、按需治理,让群众充分参与到当家作主的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将科技手段、人文关怀、人民需求融入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去,维护好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权利,践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实现靶向施策,将政策红利精准反哺于民。

  问计于民,布局好纾解民忧的“排水工程”。良好农田水分状况的维持不仅依赖于灌水,更依赖于排水,只有排走多余的水分,才能让作物根系自由呼吸,避免缺氧产生毒素。在基层,关心群众疾苦、悉心为民解忧,是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基本要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倾听到他们的心声与呼声,了解到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从他们的“土办法”中找到“新思路”,进而为他们排忧解难、化解苦水,帮助人民群众成为少有后顾之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建设者。

  如何找准源头引来惠民之水,如何精准服务浸润人民心田,又如何深入群众排解生活苦水,是环环相扣的社会治理“一线工程”,也是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三大考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党员干部必当义不容辞扛起职责使命,建好基层治理的“源头工程”“灌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奋力激活社会治理的“一池活水”。
发布人:糯米是最可爱的食物 发布时间:2021-12-20 09:44 收藏 阅读人次:1881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