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点线面”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委组织部 吴海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在“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乡土人才作为最接地气、扎根农村最深的宝贵资源,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密钥”,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要千方百计引来“金凤凰”,也要栽好自家“梧桐树”,用“点线面”激活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开发乡土人才资源要打破思维盲“点”,变“散点支持”为“多元培养”。“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随着乡村振兴发展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所需人才也更为多元,单靠零星部门分散用力难以走出“出彩不出圈”的困境,单靠树立典型难以突破“叫好不叫座”的瓶颈。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把准育人核心,形成完善的育才体系。一是要落实培养主体的多元化,把人才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战略规划的大棋局中,细化责任清单,强化有效衔接,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基层载体精准服务,院校企业借智借力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实现培养对象的多元化,培养乡村发展急缺性、引领性的各类人才,重点打造现代化人才队伍,依靠现代科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壮大乡土人才队伍要找准关键环“线”,变“恶性循环”为“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乡村产业的式微引发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又会加剧产业和行业的空心化,这是当前乡土人才“难引难留”的症结。要破解这种恶性循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从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潜在生态入手,让“老手艺”和“土产品”形成特色产业和合理的就业机制才能留住人才。一是要“出新”,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单干户”聚成“集团军”;二是要“守旧”,着力发展休闲农庄、精品民宿等高端业态,探索亲子研学、健康养生等业态,让“老行当”焕发“新生机”。通过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的发展机会吸引人、乡村的创业环境留住人,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互动。

  激发乡土人才活力要注重科学全“面”,变“无纲之网”为“纲举目张”。乡土人才基数大、种类多,既有“乡贤、村官”这样的“通才、全才”,也有“土专家、田秀才”这类的“专才、偏才”,各级政府部门在规划部署乡土人才工作时,要注重科学分类、精准施用,充分发挥出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其“大放异彩”。一是要精准识才,把握人才的技能特长、综合能力及个性特长,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识才辨才;二是要靶向用才,从工作需要出发,破除“四唯”现象,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才业匹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人才作用;三是要科学评才,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容错纠错机制,减轻人才“思想包袱”,既要允许试错、包容犯错,也要政策激励、晋升有道。
发布人:牛犇犇 发布时间:2022-1-7 09:42 收藏 阅读人次:39145

初审:余路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