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乡村治理要解决“三个问题”

四川省眉山市委组织部 宋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选择。“顶层设计”已经从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明确了乡村治理的发力方向,也提出了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三张图的举措措施,各地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探索“自选动作”,走出了许多创新之路,但是仍然存在乡镇权力供需不对等,村级自治空间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整合可统筹资源,以有效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乡镇扩权赋能要“供需对等”,解决“管不了”的问题。针对乡镇一级,在推进乡镇扩权赋能中,存在下放的权力乡镇用处不大,乡镇想要的权力上面没有下放。虽然,大部分乡镇从“以人为本”出发,把面向群众的服务窗口从乡政府搬出,建立更加亲民化、便捷化的便民服务中心,将服务置于群众最前端,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但是,许多乡镇在面对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占道摆摊、秸秆焚烧、禁渔期捕鱼、违规修建等问题中,缺乏针对性的行政处罚权,又承担属地管理责任,仅仅依靠人工教育劝导,在治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既浪费了人力,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在推进乡镇扩权赋能过程中,要广泛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下放一些乡镇必需的行政处罚权限,加强对权力的监管力度,给予乡镇充分的自治空间,丰富乡村治理的手段和措施,这样才能提升乡村治理的实效。

  村级治理发展要“同频共振”,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乡村治理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目标已从维稳向维权转变,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行政村作为一级自治组织,是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随着村级建制调整,合村并组后,村的地域更广、人口更多,给治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然而,村级在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上级干预较多,自治空间不足;村干部年龄结构向年轻化改变,但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够;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购买社会服务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要给村一级足够的自治空间,减少报表和多头考核,让村干部“抽出身”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切实为基层减负。要坚持治理和发展同步进行,分别制定“一村一策”,用好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回引返乡能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优专合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群众获得感,增强参与治理主动性。

  群众教育引导要“以人为本”,解决“不参与”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微信公众号、APP“层出不穷”,农村群众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道听途说”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村级公共事务与之关联度不高,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意愿不强,甚至有些因为村规民约约束力不够,村上缺乏执法权力,违规秸秆焚烧、污水乱排、乱丢垃圾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引导,抢占意识形态主导权,充分利用党群集中活动日、远程教育站点、农民夜校、智慧党建平台等载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可建立道德超市,采取积分制模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自治,在环境卫生整治、秸秆焚烧宣传、志愿服务中获取积分兑换实用物品。可开展最美家庭、孝道之星等评选,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乡村治理是个“大课题”,涵盖了许多方面,只有“自下”根据基层实际需求,“自上”研究给予政策支持,才能充分调动乡村治理的主动性。“自上而下”只能给予基层指明治理的方向,“自下而上”一级一级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服务做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参与乡村发展,让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法治德治自治融合。
发布人:ms_ss 发布时间:2022-1-17 09:50 收藏 阅读人次:3829

初审:安可欣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