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奏响“零容忍”背后的为民“最强音”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委组织部 孙利园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面向广大群众播出并引起热烈反响。片名虽然只有“零容忍”短短三个字,但它体现出反腐无禁区、惩贪零容忍的铁腕魄力,传递着监督执纪执法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4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这部电视专题片之所以刚一播出就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既是因为视角权威、细节生动、制作精良,更是因为其中的案例彰显了我们党直面病灶、刮骨疗毒的勇气,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坚守“纪律意识”,让“警钟长鸣”回响得更有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最低标准”。遵守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立场和事业兴衰。战争年代,军人严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矩,才成就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辉煌。新长征路上,急流险滩不可避免,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严守政治纪律,才能形成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合力。但现实中有些干部如纪录片中孙力军一样,在丢失理想信念中将纪律和规矩抛之脑后,这种公然挑战党纪法规“权威”的行为,为党不容,更为民众痛恨。党和国家为了“不负十四亿”的目标,以“赶考”的清醒,向这些顽固者“开刀”,以“猎狐”等专项整治行动对腐败者一追到底。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充分了解掌握党的纪律的具体内容、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要真正懂得哪些应该做和哪些不应该做,要遵守相应的行为规则,克服人心的弱点,自觉将纪律和规矩根植于内心。

  坚守“底线意识”,让“反腐城墙”构筑得更扎实。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逾越。筑牢底线意识,也必须抓细抓小。没有底线思维的党员干部犹在以身试险,不怕“高压触电”。党和国家挥出“重拳”,揪出“窝案”,正是用高压震慑此类的心存侥幸之人。坚守底线,就要能够更加单纯地热爱工作,在工作中做到客观、务实。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热爱工作的人,就会很纯粹。现如今,如纪录片中王富玉一样最终出现东窗事发的干部,往往就是在工作中不够纯粹,一旦陷入了很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故中,往往就难以独善其身。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底线不动摇,要认清中国的反腐之路行稳致远,要明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再是一句号召,而是党的“友情提示”,工作中千万不要“撞在枪口上”,要牢记“自己在做,群众在看”;要能够单纯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工作中更加客观、务实,守住政治的一片“蓝天”。

  坚守“宗旨意识”,让“绿水青山”守护得更到位。风清气正的绿色从政生态,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沃土”,也是民众心中的“白月光”,如“绿水青山”般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守护。一些干部如纪录片中的胡怀邦,就是金融领域不收敛不收手、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交织、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相叠加的反面典型,他既是国开行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同时也深陷“染缸”之中,最终自食其果。明明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却成了“破坏者”,明明是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却堕落为“阶下囚”,他们的忏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夯实宗旨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感恩之心,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既要向前辈虚心学习,又要有所创新,要继续拿出“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顽强斗争精神,守护我们身边政治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

  “千百人”和“十四亿”孰轻孰重?这笔账我们党始终算得清、记得牢、做得实。《零容忍》的制作、播出不仅仅为了“吸睛”“吸粉”,而是要让十四亿中国人看到党和国家不因身份而例外,不因行业领域而止步,以实际行动兑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铮铮誓言。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发布人:rainbow 发布时间:2022-1-19 16:35 收藏 阅读人次:2775

初审:向阳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