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故乡的老房子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检察院 夏国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老家,而每个老家背后,都有一所房子,几缕炊烟,无论岁月如何褶皱模糊,房子里的故事,总让人牵挂与怀念。

  年轻时的奋斗,我们每个人都不曾缺席。

  前些日子回老家,爷爷从抽屉里递给我一个本子,上面是他用圆珠笔写的几页日记,讲的是他一生所拥有的三所房子,从他六七十年代时修建的土墙房,到两千年的砖瓦平房,再到如今的彩钢棚“楼房”。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让人动容:“年轻不怕日子苦,只要努力就会好起来的”,简朴的话语,沧桑的字迹,在老人家泛黄的纸张里,我读出了老房子背后的那段青葱岁月。西南的农村,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子,大多都是土墙房,我们家也不例外。我记忆里的老房子,就是爷爷在日记里写到的那所“1972年我用尽全家口粮修的”土墙瓦房。那时为了这所房子,修好后的大半年,全家没口粮吃,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着红苕和菜叶过日子。不过庆幸,到我出生时,父母亲靠着学来的缝纫技术,干起了“打衣服”的行当,日子已经一天天好起来了,靠在老房子墙脚处那台生了锈的缝纫机,曾是我儿时最重要的玩具。

  童年的故事,在这所老房子里悄悄述说。

  记忆里的老房子,斑驳的蜘蛛网、昏暗的煤油灯、生锈的压水井,简陋却充满温暖,房子里“嘎吱”的磨豆花声、用蜘蛛网包扎起的血手指以及爬上阁楼藏猫猫的记忆,破碎却总是让人回想。老房子有三间,沿着场坝一字排开,墙体是用土夯成的,房梁是木质结构,屋顶铺着瓦片,那些升起的袅袅炊烟、喧闹的打闹场景、滴答的屋檐水声,拼凑成了我对老家的全部回忆。小时候,最怕夏天下暴雨,呼啸的风声,轰隆的雷声,伴着屋檐水的“唰唰”声响个不停,农村的大雨天总爱停电,每当此时,我们靠着微弱的手电筒和煤油灯,在歪歪斜斜的影子里,伴着夜雨入眠。待第二天雨过天晴,小孩子们提着水桶便结队地在水田边穿梭,看到有“缺口”的地方,便轻手轻脚地蹲下去用手在浑水里摸鱼虾,但凡手碰到一条鱼就会兴奋地尖叫起来。现在才理解儿时总唱的那首《抓泥鳅》是何等的生动,“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老房子里住着的除了你我,还有额外的“惊喜”。

  土墙房虽然不怎么好看,但却很是实用,冬天暖夏天凉,低矮的房间里,总会引来惊喜。春天里,燕子衔泥筑巢,在屋檐下叽叽喳喳,热闹非常,印证了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时的大人们常说,燕子筑巢是喜事,嘱咐我们千万不要破坏,我们也常悄悄拿家里的米来喂它们,看着屋檐下的燕子衔泥筑巢,生儿育女,我们也在陪伴中,慢慢读懂了春天的故事。农村的土墙房,随着年代的久远,会裂开许多缝隙,那时的我们从来不担心倒塌的事,倒是对冬暖夏凉引来的“外来生物”,头皮感到极为发麻。我们会时不时在土墙缝边发现几块手掌大蛇皮,大人们见此,还不忘绘声绘色地形容一下蛇的大小和形状。小时候也确实在老房子的床罩前,发现过一直正吐着舌头的“乌梢蛇”。打那以后,我上厕所都必须要大人陪着去才行,否则看到老房子那些裂开的土墙,茅房下黑漆漆的木板缝隙,就不自然会联想起蛇皮的经历来。

  当然,老房子也不总是充满恐惧,童年的无数个梦乡,都是在爷爷讲述的故事里睡去的。《熊家婆故事》里“咔哧咔哧”吃妹妹指头的“熊家婆”、《卖香香屁故事》里“卖香香屁,卖屁屁香,一文钱一个香香屁,不香不要钱”的吆喝声以及《捡金子故事》里那个因为贪婪被太阳晒化了的年轻人……时至今日,那些教人善良、寓人心智的故事,总在潜移默化间教化、影响着我们。

  海子曾讲,“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所房子,几盏灯,万家灯火是团圆,在这个寒冬腊月的夜晚,猛地想起那几间老房子,我想,我是乡愁了。
发布人:12371网友ca4007 发布时间:2022-1-19 22:47 收藏 阅读人次:5394

初审:高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