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零容忍》里的“有借必有贷”

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最近,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这部大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在观摩大片中品味一个个“追悔莫及”镜头的同时,也细算着一笔笔“借贷账”“政治账”“人心向背账”。

  “有借必有贷”是会计借贷记账法的一种规则,指的是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作会计分录时,有记在借方的科目,就会有记在贷方的科目;有记在贷方的科目,就会有记在借方的科目。可能出现一借一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一借多贷,或者一贷多借的情况。笔者认为,我们要从《零容忍》里读懂“有借必有贷”。

  “忠于党的一片拳拳爱党心”记在“贷方”,“强党性、肃党纪、正党风”就要记在“借方”。意思是说,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忠于党的一片拳拳爱党心”记在了“贷方”,对党忠诚之情减少了,那么“强党性、肃党纪、正党风”之举就要记在“借方”而作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曾指出一些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七个有之”:“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一集《不负十四亿》里揭穿的公安部原副部长孙力军政治团伙案中的“几位主角”,就是“七个有之”突出问题的典型人物。王立科靠孙力军“上位”,孙力军为了实现个人政治目的,安插亲信,培植“自己人”占据重要岗位,利用受贿所得在业务上利用龚道安,刘新云私下向孙力军违规提供重要网络舆情……环环相扣,形成利益集团,严重危害了政治安全。政治野心和经济欲望交织,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深挖这些令人吃惊的幕后“圈子”,是不忠诚于党、丢失拳拳爱党心的突出表现。党风应是清正的,唯有把“强党性、肃党纪、正党风”记在“借方”作增加,方能弥补“忠于党的一片拳拳爱党心”记在“贷方”造成的损失。

  “忠于人民的一片殷殷爱民心”记在“贷方”,“聚民心、惠民生、正民风”就要记在“借方”。意思是说,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忠于人民的一片殷殷爱民心”记在了“贷方”,为民情怀减少了,那么“聚民心、惠民生、正民风”之举就要相应地记在“借方”作增加。“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难以想象,这是挂在王富玉的别墅客厅里的康熙年间一位知县的名言。墙上句句讲的是“百姓”,可惜的是,屋子主人的心里没有“百姓”。“做人好心洁如玉,为民精神富若仙”可以想象,这是一位老板特意送给王富玉的一副对联,一“富”一“玉”藏在上下对联里,可见用心。可惜的是,被赠送这副对联的人并非洁如“玉”,为民精神也不“富”。墙上文字与现实,展现给镜头外广大党员干部的是极为强烈的反差,这是“两面人”的反差,是辜负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的反差。表面上把自己包装得“玉洁冰清”“淡泊名利”“一心为民”,实际上贪图享乐,要求私营企业主安排私人飞机带自己到各地打高尔夫球,没有经受住改革开放的初心考验,终让钱“活埋”了自己。民风应是淳朴的,唯有把“聚民心、惠民生、正民风”记在“借方”作增加,方能弥补“忠于人民的一片殷殷爱民心”记在“贷方”造成的损失。

  “传承好家风的款款齐家心”记在“贷方”,“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就要记在“借方”。意思是说,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传承好家风的款款齐家心”记在了“贷方”,良好家风减少了,那么“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之举就要相应地记在“借方”作增加。在《不负十四亿》那集里有这样一个“家风”特写镜头,王立科的二哥王立维说:“当时我父亲觉得做生意很难,做官好像来钱比较容易,有升官发财这种理念。他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大家都看着父亲的面子照顾我们,这对我们是有影响的。”调查发现,王立科从进入警察队伍那天起就动机不纯,是与他的家风家教有很大关联的。他的父亲多年经商,是当地首富,一门心思想让自己几个儿子做官。王立科从最初在房管所工作,到市公安局局长的经历,背后都有“家风家教”的影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后花园”。家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重视家风建设就是重视社会建设,搞好社会建设必然要搞好家风建设。“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和问题不仅易滋生于职场的上下级之间,也易滋生于家庭“温室”的上下代环境里。专题片里的“家风”特写镜头警示着我们:家风应是严正的,唯有把“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记在“借方”作增加,方能弥补“传承好家风的款款齐家心”记在“贷方”造成的损失。
发布人:雪中送炭 发布时间:2022-1-21 09:24 收藏 阅读人次:4419

初审:王战坤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