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回顾我的“闯关”“升级”之路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选调生 黄少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1年11月,我作为一名选调生被分配到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峨桥村锻炼,从“象牙塔”到“泥巴田”,从普通话到地方言,从科研术语到家长里短,有很多不适应的“关卡”,但我仍以昂扬的斗志踏上这条“闯关之路”,想让青春在基层赢得通关“小奖励”。

  打通“语言关”,上好融入环境第一课。方言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情感表达。第一次在食堂碰见村书记,我说“书记好”,他用方言回了一个“你好”,我以为我可以听懂方言了。后来村两委开会的时候,领导和前辈陆续发言后我才发现,书记当时是照顾我了,刻意说了不是那么标准的普通话,而会上我只能看着大家用着我晦涩难懂的语言欢快地交流,如听“天书”般云里雾里。之后我不断同村干部交流,同村民交流,同自己交流,“一句话拆碎了听,拆碎了说”。“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现在我已经可以基本无障碍交流了,村民见到我都喊一声“小黄”,我也用本地口音打招呼 ,作为“新老乡”顺带拉几句家常。

  锤炼“文字关”,做好村里宣传小能手。“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面对村里大多村民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对一些国家大政方针难以理解,我们既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不但口音接地气,内容也要通俗易懂。描述内容时,不要太“创新”,提出对策时,不要太“主观”,解决问题时,不要太“刚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村里,我负责宣传报道,对外宣传本村的乡土文化,对内宣传防疫政策、法律知识等事关百姓“小确幸”的利民政策,做好群众的“传声筒”,也收获了群众真情的“大拇指”。

  勇破“心理关”,做想干会干的实干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当我在整理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的时候,我深刻地感悟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感受到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但让我看到详细的目标任务时,结合我村发展现状,感觉任务严峻、责任不小。我村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部分党员思想意识薄弱、学习力度不够等问题,接过这项工作的我,很担心专业不对口、能力不足。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敢于捧几回“烫手山芋”、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断攻克“娄山关”“腊子口”,才能培育“技能”,升级“装备”,恢复“血条”,提高“战斗力”。

  时间很短,两年不长,希望2022新的一年我能继续积极“闯关”,我们村能继续稳步“升级”。
发布人:黄豆豆儿 发布时间:2022-1-28 10:33 收藏 阅读人次:3164

初审:易晗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

1坤先生发布时间:2022-2-16 15:25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