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蒸一笼“花馍” 蒸出日新月异好生活

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 李振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面食是黄河流域的传统“口粮”,每逢农历节日,祖先的习俗就会在面香味中蒸腾开来,在美食中祈福是一种心口留传的美好。

  在我的家乡,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的胶东大地上,对于面食的熟悉与尊崇也不例外。每逢传统节日或者喜事,家家户户的面团就醒发待用了。在胶东的各色面食中,“花馍”无疑是最具独特意义的。不同于模具的固定造型,“花膜”可以在妇女们的巧手中被赋予各种姿态和内涵。小时候跟着父母乘火车不远千里回爷爷家过年,一多半的喜悦都来自奶奶揭开蒸笼的一刹那。

  “二十八,发一发”,说的就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蒸“花馍”,馍醒发得好,来年就会年成好。儿时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脑海中的卡通形象捏成“面人”,每当这时,奶奶总会告诉我,“花馍”不是橡皮泥,它们有着美好的寓意。于是,我渐渐懂得了那一只只“鸽子”、一朵朵“牡丹”、一盏盏“灯笼”背后的内涵。我会在奶奶的指点下,将一颗颗红枣嵌入“花膜”,或是“鸽子”眼睛,或是“牡丹”花心,有了红枣的点缀,一个个“花馍”就仿佛“活”了起来。

  边吃“花馍”边听奶奶回忆,她小的时候,正是抗战的艰苦岁月,连顿像样的饭都不敢想,哪敢相信有朝一日能把馍吃个够。后来,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土地不用愁,粮食终于能够自种自足。奶奶还记得她第一次捏“花馍”,手指欣喜地颤抖,不敢相信面团足够她把想象中的造型摆个够——“葫芦”“寿桃”“白兔”……

  奶奶的话言犹在耳,的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开始注意到了我们村这个山沟里的“穷帽子”。一批批驻村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分析,由政府在村里投资建起了种植大姜、草莓、无花果、樱桃的大棚,由合作社或者对接企业收购农产品。村里还逐步建起了加工站,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让农产品印上我们村的地址,销往远近市场。我们村的收入水平正像那一屉屉蒸“花馍”,蒸蒸日上;房屋设施改造建设也如同百姓手中造型迭出的“花馍”,日新月异。

  二十八,蒸花馍,蒸出日新月异好生活。党和国家的事业在新的一年更是会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发布人:12371网友eiuag4 发布时间:2022-1-30 13:44 收藏 阅读人次:3311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