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人才工作者 请查收“打假”指南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委组织部 李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3·15晚会”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今天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即将吹响“打假”集结号。各地人才工作者请认真对照“打假”指南,坚持求真“打假”,将“真”字贯穿始终,在“真”字上见真章,真真正正地打造人才工作“品牌”。

  指南一:弃人才政策“假模假式”。随着各地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纷纷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然而,在各地人才政策“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面下,个别地方存在未结合自身实际,纯粹“照搬照抄”,也有人才政策宣传推介不够,政策只有制定单位知晓,更有制定的人才政策“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兑现的情况。人才政策是抢占“智高点”的有力武器,各地要坚决摒弃人才政策上的“假”,以“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构筑人才“磁力场”。在制定人才政策上,要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目标群体,做到“有的放矢”,杜绝“闭门造车”,在借鉴他人的同时“去芜存菁”,制定既“吸睛”又“接地气”的人才政策。在宣传人才政策上,不能让人才政策“养在深闺人未识”,要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大声“吆喝”出来,让人才政策“如雷贯耳”。在推行人才政策上,谨记不落实或打折扣的人才政策只是“一纸空文”,要落实制度保障,压实部门职责,精简办事流程,让人才政策“掷地有声”。

  指南二:防人才引育“弄虚作假”。个别地方在人才引育上“走过场”“摆样子”,大搞形式主义,只重“包装”,不重实效。长此以往将走上“歧路”,导致人才队伍建设变成“半吊子”“花架子”。人才引育是打造人才高地的“源头活水”,各地要防止人才引育上的“假”,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各地要围绕自身长远发展需要引进人才,切勿盲目“贪大求洋”,充分发挥人才长久效力,杜绝片面追求“即插即用”和只重一时之用、不重长久的短视行为。在人才培育上,要秉持“十年磨一剑”的良好心态培养人才,充分考虑岗位匹配性和人才发展空间,循序渐进、持续投入,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积极引导人才投身到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让人才担重担、经风雨,在磨炼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淬火成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各地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杜绝“面面俱到”式培训,深入研究人才多样化需求,以“缺啥补啥”为导向因材施育,补齐人才短板,培养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指南三:除服务人才“虚情假意”。个别地方在引进人才时许诺一大堆“空头支票”,“娶回媳妇”后却“置之脑后”,当人才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把人才当“皮球”踢来踢去,久而久之,人才逐渐“心寒”,导致“远走他乡”。各地要去除人才服务上的“假”,以“真情实感”的态度用心服务人才,真正做到“拴心留人”。要用“真心”服务人才,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了解人才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瞄准“医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精准服务;用“贴心”服务人才,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狠抓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协调职能部门步调一致,让服务人才的“链条”运转起来,打消人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陌生感,让人才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用“恒心”服务人才,久久为功,不能局限于人才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更要由表及里,挖掘人才服务中的深层次问题,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不断强化服务效能。各地要以“人才所需,服务所应”为宗旨,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方能让人才“暖心”“舒心”“安心”。
发布人:海上生明月666 发布时间:2022-3-15 10:21 收藏 阅读人次:39122

初审:邱莫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12371网友1jvf50发布时间:2022-3-27 11:17

将“真”字贯穿始终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