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父亲写的散文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委组织部 程志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

  当年我的父亲14岁,就踏着2444.1公里的足迹,从帝都中原到茫茫边疆,而这仅仅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没有直达的车,父亲就带着姑姑转汽车、挤火车。眼看到了乌鲁木齐,却只能追着去伊犁方向的马车、牛车一路小跑。父亲说:那时的司机可真好,免费带我和你姑姑一起,有时还管我们一顿干粮。

  那是1955年,父亲高小毕业考取了兰州职业技术学校,进修拖拉机专业。却为了唯一的妹妹放弃了原本光明的未来。因为爷爷早已随解放军远赴新疆,奶奶去世,家里唯一让父亲牵挂的亲人,就是当时年幼的鼻涕未干的姑姑。这时,父亲唯一的办法只有先把姑姑送到爷爷身边。

  终于,找到了爷爷,当父亲准备返校的时候,爷爷却裹紧了旱烟袋子,长叹息一声说:留下吧。我忙,你妹妹没人看。

  “留下?那我的学业怎么办?”父亲说。爷爷低头抽烟,不再说话。

  父亲留下了。听说他是拖拉机学校毕业的,热情的牧民第一个用马车接走了父亲,就这样,父亲独自带着姑姑扎根在了这里。虽然仅仅上了一个学期的拖拉机专业,但是凭着扎实根底,竟成了这里唯一的一名机械手,流利的哈语使他成为边疆开荒史上一朵无名的小花。

  他每天起早贪黑,发动、维修,一作业就是十几个小时,用汗水开拓着一方良田。随着国营农牧场解体、土地私有,父亲“下岗”了,在机器上技术熟练、技艺高超的他,面对分来的土地却傻眼了:不会种。妈妈通情达理地说,地我来摸索,你还是干老本行。很快,家里借钱买下了场部淘汰的拖拉机,开始犁地、播种、运输,成了第一批富裕起来的农民。

  富起来了,父亲不忘本,还是在认真学习新的汽车技术,甚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各族兄弟,先后带出二十几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徒弟。几近花甲的年岁,也总是带着一副老花镜看书记笔记,有时候还跳进5米高的深坑里义务为他人修车。

  多年的劳累和疾病使他放下了多年爱不释手的汽车,但阻挡不了父亲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党的忠诚。经过在党校努力学习,刚刚花甲的他入党了。看着光荣的党徽,他颤抖着让我给他别在胸前。望着姐姐家新买的电脑,他步履蹒跚地绕着电脑来回地走,说:电脑好啊,要是每户人家里能有一台就好了。

  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老程。一个边陲村庄里的故人,一个把毕生扎根在新疆巩留的七尺男儿,一个用生命抒写援疆侠骨柔情的汉子。也许他不是边疆的第一批建设者,但正是有这样敢于牺牲的精神鼓舞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志愿者才会前赴后继。

  2004年的春天,仅仅62岁的他,走了。按照遗愿,他被埋在了南山脚下,这样他就可以永远守望这片热土上了。

  这一年,我高二。泪水和思念洗礼了我的灵魂,却没有放逐我的梦想。其实,我是父亲的“老来子”,事实上我已经算是第三代人的年龄了。我带着父亲对我的期待,一步步前往理想的殿堂。经过不懈努力,我光荣地成为了一位人民公仆,开始了像父亲一样为边疆奉献自己的旅程。

  如今,我已在基层宣传岗位上工作了12年,我深知其中的艰辛。我秉承了像父亲一样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一名乡镇宣传干事、到局机关的党建干事,再到现在的组工干部。我看到镜头不再单一,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扛着红色党旗的宣传队伍已经延伸到了田间地头。

  好想对父亲说:我已经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电脑真的已经开始入户普及了。没有电脑的农户,也可以免费从电视上远程收看到多种网络节目。

  父亲,这个接力棒我一定会好好传下去,传好。
发布人:林小夕 发布时间:2022-3-16 11:12 收藏 阅读人次:3442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